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娘娘又野又茶,在修罗场养崽上位在线阅读 - 第429章 玉门国动荡,地震+旱灾

第429章 玉门国动荡,地震+旱灾

    “本王的意思,是再多和沈小姐接触接触,若是志趣相投倒可以成就一段佳话,反之也不必将就。”

    第一面,沈灵留给秦王佑睿的印象还不错。

    颇有一股子世家贵女该有的知书达理、识大体的气度,更是因为年长秦王两岁,对其格外的照顾。

    在得知还想再多接触接触再定下婚约之后,沈灵的眉头挑了挑,脾气已然被点燃。

    要知道,她平日在沈府那可是说一不二的性子,谁敢在沈灵面前说半个不字?

    可面前之人毕竟是秦王殿下,沈灵又得了父亲沈万的千叮咛万嘱咐。

    秦王殿下喜欢知书达理、温柔似水的姑娘,若想让沈崔两家成为同盟,唯有联姻这一个办法。

    最关键的就是沈灵得收起平日里的大小姐性子。

    如此,即便沈灵心中再怎么气恼,也只能盈盈一笑,点头答应秦王的说法。

    “还是秦王殿下思虑周全,这般沉稳的性子真是难得,饶是jiejie我年长两岁也要自愧不如呢。”

    “那……咱们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啊?殿下?”

    秦王佑睿思索了一番。

    虽然他已经封王了,但因为年岁尚小没有出宫开府,仍住在皇宫之中,任何行动都是受限制的。

    今天也是因为生辰休息,这才有机会出宫,到外祖家见一见沈小姐。

    下一次,或许就是新年除夕了。

    改变这种局面除非等到几年之后,他能够出宫开府了,也就能时常见到沈灵,多多了解她了。

    “那便要等下次难得的休沐机会了。”

    “不过这事也不急,你我的年龄距离婚嫁还早着呢,往后有的是机会可以互相了解,商议终身大事。”

    沈灵说:“好,一切都听秦王殿下的安排。”

    二人见面之后,定安侯府才秘密将沈灵送回了沈府。

    秦王佑睿在外祖家简单的喝了一会儿茶水,才起身回宫。

    *

    五月底之后。

    整个皇室的目光都放在了宸皇后宋予烟的肚子上,昭庆帝倒是想着时常到坤宁宫之中陪伴皇后的。

    可五月份之后,朝堂忙的不得了。

    别说是昭庆帝抽不出空子了,就连佑宣也几日没怎么好好睡觉合眼了。

    先是皇城北部发生了天崩地裂般的地动。

    几个县城先后沦陷,百姓流离失所,重建工作不仅要耗费大量的国库银钱,死伤也格外惨重。

    近些天,南方又传来消息。

    连日干旱,不过五月份晚春初夏的日子,日头大的好似八九月的盛夏,别说是刚插进地里的秧苗了,人都要渴死了。

    急的昭庆帝一个头两个大。

    动辄便要摔东西训斥底下一群官员没一个有用的!

    宋予烟自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不过就是因为后宫不得干政,她如今又是孕后期自顾不暇。

    “春华,这几日太子如何?”

    “启禀皇后娘娘,太子殿下也为了南北两方的事情忙碌呢,据说好几日没合眼了,向明和芙蓉日日都在劝,但太子殿下心系百姓……”

    一听到儿子几日没合眼,宋予烟便格外的担心。

    昭庆帝这么熬也就罢了,佑宣尚且年幼呢,哪里经受得住这么高强度的工作?

    宋予烟直接站起身来,一手扶着腰,一手被齐向阳仔细扶着,就要往门外走去。

    “这成宿成宿的不睡觉哪儿行?春华,带上小厨房的鸽子汤随本宫去东宫一趟。”

    “是。”

    宋予烟抵达东宫的时候,佑宣还拿着南方官员递进皇城的奏折仔细看呢。

    就连母后一行人走进来了,都没注意到。

    “佑宣,这几日南北两方的事,解决的怎么样了?”

    直到宋予烟开口,佑宣才反应过来。

    先是叹了一口气,放下了手中的奏折,这才站起身从齐向阳手边接着搀扶着母后坐在软塌上。

    侧脸对着门口的齐向明示意了一番。

    东宫书房的房门便被关上了。

    “北方的地动官员们一个个说难办,实则还是银钱的问题,儿臣已经向父皇提议,除了大开国库之外,进行捐款。”

    “儿臣与宋府先后分别拿出了一万两白银做表率,那些官员便不敢不从。”

    “吃着皇家的俸禄,如今玉门国有难,他们自然要付出一些的。”

    一万两白银当真不少了。

    佑宣的第一家铺子,宋记糕点刚开业的时候,一个月的盈利也不过几百两。

    纵使如今佑宣名下有多家铺子,又积累的多年的资产,拿出一万两白银也是割rou般的数目了。

    但是对于这个选择,宋予烟是抱着支持的态度的。

    毕竟昭庆帝私底下是知道宋府在皇城替佑宣开了几个铺子的,若是这个时候佑宣不拿出有诚意的银钱,搞不好事后会被人诟病。

    宋予烟见儿子只说了北方地震的对策。

    便开口询问道:“那南方的旱灾的?地动虽然伤害大,但也只是一次性的灾害,如你所言事后重建便是了。”

    “可旱灾若是得不到解决,那便是长久、大范围的隐患啊。”

    这一点佑宣当然清楚。

    旱灾所带来的不单单是粮食无产、受到波及的城镇尸横遍野,数以十万、百万计的灾民更是会蚕食其他城镇,甚至是皇城的安宁。

    “旱灾是天灾,儿臣就算是想解决,也无计可施、无从下手。”

    “父皇与福缘殿如今已经着手准备祈雨祭祀了。”

    宋予烟虽然有些无奈,但这个决策也不怪昭庆帝迷信,毕竟古代没有条件设施进行人工降雨。

    遇到旱灾这种没有任何办法的天灾,只能寄希望于神明了。

    可旱灾若是只持续十天半个月,也还能撑得过去。

    若是半年、一年甚至是更久呢?华夏正史之中有记录的旱灾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可不少。

    别说是灾民横行,百姓起义都是有可能的。

    宋予烟沉声良久,突然想到了什么。

    “挖!”

    “河流干枯咱们便人工再挖一条河渠出来,把大江的水引过去,就算天不下雨,百姓好歹还能有水喝。”

    没错,宋予烟想到的,正是后世21世纪造福人民的南水北调工程。

    虽然古代做不到那么庞大的工程。

    但只是将南方大江的其中某些分支河流挖河渠延伸到同在南方的干旱地区,无论是工期、还是人力物力上,都是可行的!千代的娘娘又野又茶,在修罗场养崽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