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猫界游侠传在线阅读 - 第458章 北峰城太皓分粮

第458章 北峰城太皓分粮

    太皓城主眉宇间难掩焦虑,急切问道:“请问先生,是哪四个字能解我北峰燃眉之急?”

    松月先生淡然一笑,缓缓吐出:“开源、节流。”

    语毕,他似有意让太皓城主深思,稍作停顿,而后语重心长地阐释:“所谓‘开源’,乃是要在北峰城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上,挖掘隐藏的宝藏。不论是深耕农田,唤醒沉睡的黄土;或是勘探矿脉,开采埋藏的财富;乃至拓宽商道,吸引八方商贾汇聚,将北峰变为货物流通的枢纽,如此一来,财源自然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

    “而‘节流’,则是要精细管理,剔除无谓的浪费,每一滴汗水,每一枚铜钱,都需用在实处,让每一分力气,每一份资源,都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这不仅仅是账面上的计算,更是对人心的考验,对城主智慧的衡量。”

    “再者,城主自身,便是最好的表率。以身作则,与民同甘共苦,共谋发展,如此上下一心,方能共渡难关,转危为安。此四字,简而不凡,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实践,非一日之功可得,需城主细细体味,方能领悟其真谛。”

    太皓心中虽已明了开源节流之重要,但仍忧心忡忡,深知眼前之急,乃是百姓嗷嗷待哺,急需解决眼前的粮食短缺问题。他再次躬身请教:“松月先生,开源节流乃长久之计,诚然可行,但北峰城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如何度过眼前的饥荒难关。先生可有速效之策,助我解燃眉之急?”

    松月先生沉吟片刻,仿佛在脑海中迅速权衡着各种方案,然后缓缓开口:“太皓城主所虑,确是当前急务。速解燃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寻求邻近友好城邦的紧急援助,以借贷或互换资源的方式,先解百姓饥饿;二是利用铁川城的富饶,借其市场,将北峰城可能拥有的特色产品或服务,迅速变现为粮食。此外,城中可组织劳力,开展临时性劳动项目,如修复水利、整饬道路,以此发放工钱或食物,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至于具体实施,太皓城主可考虑与铁川城达成一项短期协议,铁川城以粮食援助北峰,北峰则承诺以未来某项资源或服务作为回报。同时,利用此机会,加强两城间的贸易与合作关系,为将来北峰城的复苏奠定坚实的外部环境。”

    秦言在一旁,面露难色,插话道:“松月先生,您或未详察,铁川城之粮仓,亦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非是不愿援手,实是有心无力。”

    松月先生淡然一笑,透露出深不可测的智慧:“非借也,乃易物之策。北峰与铁川,各有所需,各有所长,交换之间,两利而无害。”

    太皓城主面露困惑,眉宇间锁着一丝忧虑:“交换之物何在?北峰城贫瘠之地,何以得铁川所需?”

    松月先生虽然双目失明,但却显得目光深远,仿佛穿透了时间的迷雾:“勿忧,太皓城主。北峰城即将迎来一笔意外之财,那便是漫山遍野的羊毛。此物之丰,足以温暖两城,铁川之冬寒,自可无忧。”

    秦言听罢,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笑道:“先生总是这般,言辞间藏机锋,让人好生好奇。”

    松月先生笑容中带有几分神秘,缓缓道:“非是老朽故弄玄虚,此宝物确为羊毛。羊毛织就的衣物,能抵御严冬之寒,铁川城若得此物,冬日之苦,自当减轻许多。”

    太皓城主目光一亮,难掩欣喜:“先生此言当真?只是这羊毛从何而来,又如何得知其将至?”

    松月先生微微闭目,手指轻轻掐算,似是窥探着未来的线索,而后缓缓睁开眼,语气中满是肯定:“不出十日,成千上万只绵羊便会到达北峰城。”

    秦言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毅然决然,仿佛已下定了某种决心,他沉声道:“若先生所言不虚,秦言愿即刻启封城中粮仓,调拨部分粮食,以最快之速送往北峰城,解燃眉之急。百姓安危,两城情谊,重于泰山。”

    松月先生轻捋长须,笑容中带着几分超脱与肯定:“秦言城主大义凛然,实乃仁者之风。放心行之,天道酬善,一切自会有最好的安排。”

    太皓城主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激,他深施一礼,言辞恳切,仿佛将满腔的谢意凝聚于这深深一拜之中:“太皓代表北峰城万千百姓,感激不尽。秦言城主与松月先生的慷慨与智慧,如同甘霖降于旱地,必将铭记于心,来日报答。此番相助,不仅是解救一时之急,更是为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日,秋阳高悬,金辉洒满大地,一支浩荡的车队自铁川城缓缓驶出,车上满载的不仅是稻谷与小麦,更是秦言城主深重的情谊与承诺。每一辆粮车都覆盖着象征吉祥的红色布幔,仿佛移动的希望之舟,穿越山川,向着北峰城进发。

    太皓城主与符勇参军并肩而立,目送车队启程,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欣喜,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太皓城主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轻声对符勇言道:“此番铁川城之援,犹如雪中送炭,解救北峰于水火之中。我辈武人,当铭记此恩,日后必有厚报。”

    符勇亦是感慨万千,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车队,心中暗誓:“此情此景,必将载入北峰史册,让后人知晓,在北峰城最为艰难之际,是铁川城伸出援手,结下了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车队行进间,沿途百姓闻讯纷纷驻足,面露喜色,议论纷纷,仿佛黑暗中初见曙光,那不仅是粮食的保障,更是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风带着秋日的凉爽,也似乎夹杂着温暖的信息,预告着北峰城将迎来一次重生。

    太皓与符勇随行其后,一路上,他们规划着如何将这些粮食公平有效地分配给最需要的百姓,如何在铁川城的帮助下,让北峰城逐步走出困境,重现往日的繁荣。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粮食输送,更是一次心与心的交融,两城携手,共绘江湖新篇章。

    重返北峰城阙之时,太皓城主宛如巍峨山岳,以他那博大的胸襟与无畏的担当,主持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分粮盛典。在他的坚定支持与精密部署下,那些承载着铁川深情的粮车,如同蜿蜒的龙脉,缓缓穿行于北峰城的街巷之间。

    城中百姓闻讯,皆是喜上眉梢,家家户户门前灯笼高挂,仿佛迎接久违的吉庆。孩童们欢笑声中夹杂着鞭炮的噼啪响,老少妇孺,无论贵贱,皆汇聚于城中央的广场所设的分粮台前,秩序井然,满怀感激。

    太皓亲临现场,他英姿勃发,声音如钟,穿透人群:“诸位乡亲,今日之粮,非止饱腹之物,乃是铁川与我北峰患难与共之情,是未来并肩作战、共筑辉煌的基石。”言毕,他亲手揭开粮袋,金黄的粮食倾泻而出,犹如甘霖洒落干涸之地,唤醒了城中每一个人心中的希望与力量。

    不仅如此,城中的官员与士兵,这些守护北峰安宁的铁壁铜墙,同样分享到了这份珍贵的援助。他们在训练场集合,整齐的队列映衬着坚毅的脸庞,每一份粮食的接收,都是对他们忠诚与牺牲的肯定,激励着他们继续守护这片土地,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安宁与梦想。

    这一日,北峰城内,没有贫富贵贱之分,只有同舟共济的温情流淌。太皓城主与百姓、士兵共同铸就了一段佳话,书写在北峰城的历史长卷之上,成为了后人口耳相传的英雄篇章。在未来的岁月里,每当北风再起,这段往事便会如同炉火边的暖酒,温暖人心,激励着北峰儿女不断前行,共创辉煌。

    分粮之时,在这一片喧嚣与喜悦中,一位身着孝衣的少年,孤零零地站在一旁,其眼中藏着难以言说的哀伤,与周围洋溢的欢快格格不入,犹如冬日里最后一片孤独的雪花。

    太皓目光一凝,心中顿时泛起一阵涟漪,那熟悉的面孔,正是他曾于逆境中偶遇的善良妇人家的孩子——七郎。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夜的避风港,那碗热汤的温暖,仿佛就在昨天。而今,七郎一身孝服,不言而喻,家中必是遭遇了不幸。

    太皓轻步走向七郎,声音柔和而充满关怀:“七郎,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家中发生了什么事,需要帮助吗?”

    七郎的眼眸中,先是震惊后是惊喜,旋即又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仿佛秋日里最后一抹夕阳,映照出他心中的酸楚:“城主大人,竟是您!只是,我阿娘她……已在三天前离我而去……”

    太皓闻言,心中如同被重锤击中,五味杂陈,却也更加坚定了他振兴北峰城的决心。他轻轻按住七郎的肩膀,目光中满是坚定与温柔:“七郎,你阿娘的善良与你的坚强,我永生铭记。她的逝去,是我们北峰城的痛,也是我心头的重石。你阿嫂呢?她现在怎样?”

    七郎微微侧头,指向不远处静静站立的清歌,她宛如风中独立的百合,纯洁而坚强。太皓随之望去,见清歌身姿袅袅,不胜凄楚,便牵起七郎,一步步向她走去,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希望与责任的土壤上。

    清歌见到他们靠近,连忙屈膝行礼,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民女清歌,参见太皓城主。”

    太皓连忙将她扶起,言语间满是诚意与尊重:“清歌姑娘,快快请起,你我无需如此多礼。你当日的恩情,我铭记于心。”

    清歌起身,目光中既有惊讶又有释然,仿佛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穿透了寒冷:“原来,那日你所言非虚,你真的回来了,而且……你真的要让我们的北峰城变好,对吗?”

    太皓城主目光坚定,语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挚:“本官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北峰城的明天,定会是百姓安康,笑颜常在。”

    清歌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感激之色,轻声道:“民女在此替北峰百姓谢过太皓城主大恩大德。”

    太皓转而话锋一转,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清歌姑娘,闻得七郎家遭此不幸,他现下与你同住,生活可还安好?”

    清歌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婆婆仙逝已三日,七郎与我相依为命,虽陋室简居,倒也勉强安身。”

    太皓闻言,心生怜悯,提议道:“如此,不如二位搬至城主府中暂住,如今府邸宽敞,仅有我和老管家,未免太过冷清。相互照应,也算有个依靠。”

    清歌闻言,身躯微颤,她深知自己出身微贱,心中那份自卑与自尊交织,让她本能地抗拒这份好意:“太皓城主厚爱,清歌感激不尽,但民女身份卑微,恐污了城主府的清净,还是不妥。”

    太皓见状,温言安慰:“清歌姑娘切莫妄自菲薄,英雄不问出处,北峰城的复兴,需要每一位子民的力量。你与七郎的坚韧与善良,正是北峰城不可或缺的光。城主府本就是为百姓而立,有何不可?”

    在太皓城主的再三劝说下,清歌姑娘终于动摇,但她低头看了看身边小小的七郎,六岁的孩童,一脸的稚嫩与天真,眼中还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她心中仍旧犹豫,轻声说道:“城主大人,七郎还小,不懂事,只怕会给城主府带来麻烦。”

    太皓城主俯身,目光温柔地与七郎平视,他的话语充满了耐心与慈爱:“七郎虽小,却是个勇敢的孩子。在城主府,他不仅不会是麻烦,反而会让府中多一份生气。再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城主府愿意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温暖的港湾。”

    太皓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渐渐消融了清歌心中的顾虑。七郎也抬起头,用他那清澈无邪的眼睛望向太皓,小手紧紧抓着清歌的衣角,似乎在无声地表达着对这个决定的期待与依赖。

    清歌望着太皓诚挚的目光,再看看七郎充满期待的小脸,终于下定了决心:“城主大人,若真如您所说,那我们就打扰了。七郎,我们要去一个新的地方,那里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有温暖的家。”

    七郎闻言,眼中瞬间亮起了光芒,小脸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紧紧抱住清歌的腰,小声却坚定地说:“阿嫂,我不怕,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家。”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