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缆镇语录在线阅读 - 菜地的木牌

菜地的木牌

    藏的木牌

    >

    >我住处外面有一牌藏,四季常绿,令人砰然心动。

    >心动并不要紧。

    >而有人却要手动。

    >手动来自藏对面的外来人口之家。那里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

    >许多人不仅日间心动而且夜间还要手动。令藏的主人防不胜防。主人是离此半里路的农民,不可能时时守住藏。

    >主人多次找外来人口的管理者--村委会文任,主任也不好作主,因为查无实际,而且也人手不够。

    >主人骂了几次,也就罢了。

    >日间心动的,照样还有夜间手动的。

    >外来人口之家的打工者戏称这里是自家的菜园。

    >主饶儿子李子从农大毕业,想在家中搞蔬菜良种繁育。

    >主人,贼的,良种保不住。种良人不良,烦!

    >李子不认帐,让我试一试。

    >大学生果然出手不凡。

    >不久。

    >藏多了一块木牌。牌子写道:亲爱的朋友,欢迎光临我的藏。如果你要分享我的劳动果实,请15后再来。藏已施洒农药,药效期为2001年1月1日8时15月8时如果不听劝阻,现在摘菜时,后果自负。中毒症状为眼黄、腹泻、腿软等症,速到人民医院治疗。欢迎下次光临。2001年1月1日8时立。

    >这一招真的有效。

    >一时间,藏平静了下来。

    >不久。

    >外来人口之家住进了一个四川人,人称四川。四川在1月14日夜里到藏偷了几棵菜炒了吃,第二早上便起不了床,上吐下泻,折腾了三方好!

    >外来人口之家的偷菜族这一下被镇住了,再也没人大胆去偷了。

    >到了1月20日,有人忍不住了,半夜去光顾藏,发现木牌又换了新内容:亲爱的朋友,15日药效期已过,可以放心食用。另外,为了繁育良种,其中十株藏施洒了生长激素,一个月内不可食用,请注意!

    >木牌附近的树上挂了一个崭新的家药机,瓶上的死人骨头图案在月光下令权战心寒,那人一看不妙,空手而回了。

    >就这样,李子不断更换木牌内容,人家也不知其中虚实。偷菜者也不敢妄然动手。

    >后来,外来人口之家搬走了,藏里也不见了木牌,李子也可以放心地搞他的良种了。

    >藏主人问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子笑道:其实蔬菜一般不能施洒农药,少量低毒低残留的可以,剧毒的一律严禁使用,毕竟是人吃的东西。其实我根本没洒什么药!木牌不过是空城计而已!那个四川也许是巧合吧!这种东西只能防君子而防不了人!

    下面是李子的读书笔记:

    【帛书本】: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通行本〗: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大义】:我一再,对于人类文明而言,老子就是反动。而且,看起来像是个坏老头,自己是个智者,却鼓动统治者实邪愚民”,让老百姓无知无欲。

    但是,你一旦如我一般,将当下所处的立足点视为隧道入口,那个通往不归路的隧道口时,你将感悟老子的大善大爱和大智——生存,才是文明的第一要素!老

    子只是想告诉我们,生存,比文明重要。

    就这么简单,可惜我们都听不懂他的话。

    本章,老子继续教导统治者:要让老百姓长久地处于没有才智、没有欲望的状态,只让他们知道一些他们不敢做,也不能去做的事情,这样,就没有什么难以治理的了。

    老子“绝智去欲”的思想,在本章中大显。

    【阐述】:上几句话,老子已经将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愚夫形象58描绘得非常生动了,可这还不够,老子继续深化,在这四句话里,老子其实的是一种“元无知”的状态,他希望我们都是这样的人:元无知!

    “元无知”当然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关于这个词汇,有一个故事,先给大家分享一下——

    1995年4月,一个劫匪在光化日之下,抢劫匹慈堡两家银校警察很快就根据监控画面将劫匪抓捕归案。关键时劫匪觉得不可思议,他他在脸上涂了

    柠檬汁,脸上有柠檬汁摄像头应该就拍不到他。原来,他知道柠檬汁可以用来制作隐形墨水,由此推断柠檬汁能让他的脸隐形。

    1996年,康乃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注意到这个故事,并从中总结出一条普遍的规律:越是缺乏知识和技巧的人,越是意识不到他们缺乏知识和技巧。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这叫元无知。这一观察结果后来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

    再回头来看看老子怎么的。老子首先要让老百姓无知无欲,然后的是让老百姓无知到什么程度才算无知,他的原话是“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大致意思就是:只让老百姓知道一些他们不敢,也不能去做的事就好了。

    想象一下那会是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应该是:不要一个人去跟老虎战斗、不能爬到上去摘月亮、不要坐在蛋上代替母鸡孵蛋,云云,换一句话,就是只让老百姓知道一些最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除此之外,最好什么都不要知道了。

    这是什么状态呢,其实差不多就是“元无知”的状态,即无知到甚至不知道自己无知的地步。它的坏处是可能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类,世界之外还有宇宙等等;而好处也显而易见,其他的不,只一点:由于不知道自己无知,就不会去探求,不会产生新的欲望,所以容易满足,所以幸福感高。

    选择一下吧,是幸福重要呢,还是知道宇宙的亿万分之一重要?如果你选择所谓的探求真理,想探索宇宙。好,那么我再加入“代价”这个参数:幸福的代价是有时会半饥半饱,探索宇宙的代价是人类灭绝。怎么样,你需要重新选择一下吗?59

    这就是老子为我们指明的道路,你站在其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会很容易地斥责他反动,但是如果你站在终点回看他,就会后悔没有听他的劝阻。这就是我们今日重读《道德经》的意义所在!

    元无知,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可如果它能够给个体的人以幸福,给全体的人类以永久生存权,那么,它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不能选择它呢?!

    现代经济学理论,所有得到都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元无知,是所付出代价最的。

    可惜,我们都回不去了,因为这种选择只有一次,我们现在,正奔走在付出最高代价的那条路上。

    可笑的是,最近有报道,日本已经进入了所谓“低欲望时代”,中国也可能步其后尘,甚至全世界都将面临这个问题,这将会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老子摇了摇头,义无反关步入函谷关,甚至不屑回头……

    【翻译】:要让老百姓长久地处于没有才智、没有欲望的状态中,只让他们知道一些他们不敢做,也不能去做的事情,这样,就没有什么是难以治理的了。

    【第三章完整翻译】:

    不要宣扬与标榜财富,这样,就不会引发社会对于财富的争夺;不要去认定稀缺资源、贵重物品,这样,就不会出现人民成盗的现象;不要显露出使人产生欲望的东西,这样才能使老百姓的内心长久平静、安定。

    欲望,就是人心中的魔鬼,是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了就无法收回,唯一的方法就是根本不去碰它,离它越远越好。

    所以,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心里没有多余的想法,都能吃饱肚子,不要有好高骛远、改变世界的志向,保持身强体壮的健康状态。

    只是这样做可能还不够,不仅要让他们无知,60还要进一步让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无知。

    要让老百姓长久地处于没有才智、没有欲望的状态中,只让他们知道一些他们不敢做,也不能去做的事情,这样,就没有什么是难以治理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