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在线阅读 - 第22章 大汉的早朝

第22章 大汉的早朝

    古代皇家的东西,虽然很贵重,可一点都不人性化。

    昨晚易承就睡在未央宫偏殿的客房,床是紫檀木床榻,枕头是一块雕刻精美的白玉石枕,可惜石枕太硬了,膈的脖子很不舒服,易承又在上面垫了一层绸布,结果第二天早上起床,脖子还是有些落枕。

    正在活动脖子,就有两个小太监无声无息地走到床边,吓的易承打了个激灵。

    “骊阳侯,寅时二刻了,您该起床了,卯时三刻有早朝,这是您的朝服,您不用列班,所以只用跟着舞阳侯、平阳侯、汝阴侯、留侯四位在侧殿旁听即可。”

    这四个侯爵的封号,易承只知道留侯张良,其他三人并不知道是谁,不过既然听说张良会来,那自己也不用再多问什么,于是点点头,就在两个小太监的服侍下开始穿朝服。

    这身朝服是紫色的,上面绣着不知道什么品种的鸟类图案,比起太宰给他的那件墨绿色的秦朝朝服,看起来布料更好一点,不过依旧很丑,配套的也有一顶很大的青铜冠,顶在脑袋上就像是顶着一个铜壶,中间还插着一根巨大的青铜簪。

    穿好朝服,洗漱完毕,易承就跟着这两个小太监朝未央宫的正殿走。

    外面天还是黑的,北天之上的星星依稀可见,御道两旁挂着灯笼,正殿外的广场上已经站了不少人,明火执仗的护卫站在最外围,将人群围在广场中间。

    广场上的官员大部分都穿着红色的朝服,头顶青铜冠,款式跟易承的差不多,还有一批穿着玄紫色朝服的官员,站在最前面,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话,气氛挺轻松。

    小太监把易承领到地方便走了,只剩下易承一个人,谁也不认识,只能站在一旁观察。

    “骊阳侯。”

    正当易承百无聊赖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他,转头一看,果然是张良,他也穿着一身紫色的汉朝官服,习惯了他平日穿的青衫儒服,易承看他穿这样一身总觉得有些滑稽。

    “子房。”总算是遇到个熟人,易承也走了过去。

    “昨夜汉王请你去内室奏对了?”张良凑上前小声问道。

    “嗯,汉王问我许多问题,一直聊到亥时三刻才让我离开。”

    张良微微笑道:“汉王已多年未曾召人深夜奏对,昨夜竟与你相谈甚晚,足见器重,不过这朝堂上波谲云诡,你又刚刚封侯,难免被小人妒忌,还当处处小心才是。”

    易承心头一暖,点头道:“我知道了,多谢子房兄相告。”

    张良摆了摆手道:“舞阳侯、平阳侯和汝阴侯就在那边,我带你去见他们。”

    张良说这几个侯的名字,易承不太清楚是谁,便跟在张良身后朝广场东边走。

    那里有三个同样身穿紫色朝服的男子正站着说话。

    走近之后,易承定睛细看,这几人的面容他都很熟悉。

    面色黝黑,留着八字胡的是樊哙,面容白皙,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的是曹参,最后一个满脸大胡子的正是夏侯婴。

    十年过去了,他们的变化也挺大,一个个须发都有些花白,稍显老态。

    想当年易承所说的沛县五位人杰,除了当了皇帝的刘邦,位居丞相的萧何,这五人现在竟然都在此处集齐了,竟如同命运安排一般。

    见到张良带着一个人过来,樊哙搓了搓手笑道:“留侯,这位就是骊阳侯了吧?”

    “正是。”张良点头道:“这位就是道门理综隐派传人,骊阳侯陈耳,这位是舞阳侯樊哙。”

    “见过舞阳侯。”易承施礼道。

    “诶,可不用跟俺客气,要不是道门理综的燕枝兄弟,俺们也不会跟汉王一起起兵,要俺说,打天下的功劳,那燕枝兄弟就当排第一,要不是他,俺还在沛县杀狗呢,他年少离世,又膝下无子,这么多年,也没个同门出来,如今你来授封,再合适不过。”

    易承客气地笑了笑,“承蒙陛下错爱而已。”

    一旁的曹参这时笑盈盈地朝易承施礼道:“久闻道门理综之名,今日得见,幸会幸会。”

    “幸会。”易承也朝曹参回礼。

    旁边的夏侯婴接着说:“想当年我们不过是沛县之地的小吏,燕枝兄弟说我等乃是沛县五位人杰,日后会随汉王起兵夺取天下,如今看来,燕枝兄弟说的半分不假,汉王当了天下之主,我们四人无一不是封侯拜相之辈,道门理综之学,真乃世间罕学,日后还望多多赐教才是。”

    “不敢当,不敢当。”

    正当众人寒暄时,听到大殿前响起一阵清脆的击磬声,便都转过头来看向大殿。

    只见穿着一身黑纹紫袍的老者站在殿前的平台上高声道:“卯时二刻已至,文武众臣列次。”

    一声令下,原本四散站着的众臣,开始按照队列排班站好,易承跟着张良等人站到了最左边一列。

    “进~殿~。”老者高喊一声,然后转过身踏上台阶。

    在他下方的文武百官也跟着他一起朝大殿走。

    未央宫的正殿昨天易承已经来过一次,今日看到汉朝初年的早朝,依旧让他感觉很新奇。

    刘邦已早早独坐在高台之上,俯视着台下的众臣,黑纹紫袍老者高声说道:“臣等拜见汉王!”

    台下众臣也作揖跟着喊道:“臣等拜见汉王!”

    刘邦摆摆手道:“众爱卿免礼。”

    众臣道:“谢汉王!”

    刘邦清了清嗓子说道:“淮南王英布蓄意谋反,本王打算亲率大军前去讨伐,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刘邦此言一出,大殿上众臣顿时交头接耳起来。

    站在最前面的黑纹紫袍老者向前走了一步道:“淮南王英布虽形骸放荡,但为人素来忠谨,汉王如何得知他蓄意谋反?”

    刘邦皱眉说道:“朕已有切实证据,且道门理综传人也有此预言。”

    这话说完,大殿上的议论声顿时更大了,易承发现有不少人都在偷偷瞄他,就连站在他身旁的樊哙也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淮南王真的会反?”樊哙喘着粗气问道。

    易承只得点点头。

    樊哙握紧拳头道:“亏俺当年还把他当兄弟,他居然会反了大哥?”

    大殿上黑纹紫袍老者沉声道:“淮南王英布乃一方之王,若欲谋反恐成祸患,依臣之见,当宣淮南王入长安觐见,当庭审讯,若他不肯来,再出兵讨伐也不迟。”

    刘邦点点头,“宣淮南王觐见的旨意就由丞相来写吧。”

    “臣遵旨。”萧何躬身答道。

    刘邦环顾大殿,“右司马曹玉何在?”

    “臣在!”一名穿着武将服饰的男子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朕命你从右军营拨出五万精锐骑兵,作为讨伐先锋。”

    “臣领命!”

    “左司马李朝何在?”

    “臣在!”

    “朕命你从左军营拨出十五万精锐步兵,作为中军。”

    “臣领命!”

    “平阳侯曹参、舞阳侯樊哙、汝阴侯夏侯婴,汝等集结二十万大军做后军压阵。”

    站在易承身旁的曹参、樊哙、夏侯婴一起站了出来,“臣等领命!”

    刘邦对着萧何道:“此次大军出征,后勤之事皆托付给丞相了。”

    萧何躬身施礼道:“臣定当竭力。”

    吩咐完这件事,刘邦算是松了口气,对着台下众臣说道:“众爱卿都知道朕昨日敕封了道门理综传人陈耳为骊阳侯,此次朕还打算在骊山给他修建一座山门。”

    台下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老大究竟想说什么。

    刘邦看着台下众人的反应,最后又将目光停在萧何身上,“朕前阵子不是要给戚夫人在骊山建一座上林苑么,砖石木材准备的如何?”

    萧何答道:“砖石木材皆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动工。”

    刘邦抚掌道:“建上林苑之事就暂时搁置吧,先把山门建好,朕今日就先去骊山走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