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在线阅读 - 第134章 要想富,先修路(完)

第134章 要想富,先修路(完)

    【盾构机长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它看上去像是一个庞大的机械的圆柱体。但是上面又有着许多精巧的结构。在车间里放着的时候,与站在其下的工人们对比,如同大象与蚂蚁。

    【挖地铁、挖隧道、挖各种管道都少不了它。就像是一个推子,将它推着走,就能在地底下挖出适合的孔洞来。】

    【好用到什么程度?】

    【同样是挖一个山洞,用一千个人挖五年挖出来的深度,盾构机之用不到半年就可以挖出来。】路小柒做了一段盾构机挖隧道时的小动画。它像是钻头一样,在地底下缓慢行进。

    前方的刀片锋利的旋转起来,切岩石和泥土就像是切菜一般,然后切碎的石块被附带的结构运到机械身后。

    同时还可以一边加固隧道,防止塌方,一边铺设道路。堪称多面手。

    而这样的cao作只需要二十多人就能跟班完成,安全又高效。

    当盾构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其作为“机械之王”的巨大魅力当然让古人们感到了震撼。但是,还是有人在嘀咕。

    "几个国家折腾来折腾去就为了这个东西吗?"

    怎么看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样子。

    但是,当盾构机开始发力,在地底和深山凿洞的时候,刚刚表示不理解的人立刻献上了自己的膝盖。

    "通天彻地!这是真正的彻地之能啊!"难怪能够让人如此的为之着迷。

    秦朝。

    在一家工坊内,有老者正在教育自己的儿子:“看到了吗?你还觉得我墨家之术是上不了台面的奇yin巧技吗?"

    儿子立刻道:"儿子当然不敢。不过……您的墨家之术也不是建这东西呀。"

    如果能建出这东西,那他哭着跪着也要学。

    老者冷哼一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看你是出息了,竟然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儿子立刻求饶:"父亲,这都是我以前的看法,我早就不这么想了。您就别再拿这件事来笑话我了。"

    他学还不行么!

    老者这才满意的点头。

    他看向

    天幕,心想,若是他们的墨子也能看到如此景象,那该有多好啊。

    …

    【几十年前的时候,经常听到修路会死人,修成昆铁路的时候12年死了两千多铁道兵,而这些牺牲大多数都是因为在挖隧道的时候遭遇到了塌方。】

    【盾构机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它唯一的问题就是贵,而且属于一次性定制产品。比如你要建地铁,那整个隧道的长度可能需要十米,就需要定制一台十米的盾构机。如果只是修管道,那可能两米直径的就够了。而且针对不同的岩石特性也需要不同的刀片。】

    【它还有损耗,挖完十公里这台机器可能就报废,只能再换新的。使用的途中也需要经常更换刀片。】

    【好吧,这些问题归根究底,其实还就是贵!】

    【但没办法,这东西一开始没技术,只能对外买,而且价格那是越来越贵。2005年咱们挖南京长江隧道的时候,高价从德国买了两台盾构机,花了七亿!】

    【维修费还另算。】

    从德国采购回来的价值七亿的盾构机在用了没多久之后就出现了故障。“咱自己能修吗?”负责人满怀希冀的问技术工程师。对方回了一个“你说呢”的微笑。

    负责人心疼得直抽抽:“那只能找德国人来修了,两万四一天啊!还只是差旅费。”德国人的差旅费从出发的那一刻算起。

    到了现场的时候,他拉了一根条带围了起来:“我们的技术是高度保密的,你们不允许进入到这个范围之内。"

    检查完了之后,他开始了报价:"刀片坏掉了,需要更换刀片,一把二十万。"负责人双眼发黑。

    德国人继续加一句:"按照你们的使用强度,这刀片两天就需要换一把。"

    负责人内心在流泪。

    德国人又加了一句:"而且,这刀片只有我方能换,你们搞不定。"【就这样,在盾构机上,咱们前前后后砸出去近百亿!】

    老百姓们嚷嚷了起来:"这天地下卖东西怎么能这样卖?"我在你家买个东西,买回去两天就坏了,还不能换吗?

    他们心里当然知道这不是普通的东西,也知道很多店家都是这样做的,但此刻就是护

    犊子,就是不爽。

    也有商户嘟囔了出来:"这种损耗性的东西,当然不能包修。"

    他的话立刻遭到了街坊邻里的围攻:

    "就你这死赚钱的德行,以后还不到你这儿买了呢!"

    "就是!上次来你家买酱油,你是不是还坑了我一文钱?"

    王掌柜招架不住,连忙求饶,在自己嘴巴上轻轻的扇了一下:"让你多嘴,让你多嘴……各位好街坊们,是我说错了话,可饶了我吧。"

    汉朝,

    桑弘羊却忍不住说了一句:“高明啊!”这才是真正的做生意的高手。

    他这番话,招来了旁人的侧目,尤其是霍去病小少年的眼神,都带上了那么一丝丝的鄙视。桑弘羊轻咳一声:"这可是求着别人卖的生意,那别人多赚点儿,也很正常。"刘彻道:“所以,最好还是自己有。”这后世国与国之前的状态看上去很和平,实际上却博弈不断,复杂极了。

    但是却很有趣。

    桑弘羊立刻道:"所以也不能太贵,免得让对方生出自己造的心来。"这下,大家看他的眼神还带了些提防。

    果然无jian不商。

    桑弘羊不以为意,这做生意的事情,里面的学问其实可深着呢。桑弘羊很乐在其中。

    而且他早就发现后世这些国家之前的博弈就挺有意思,很多都不再以战争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贸易的形式出现。

    他心中不是不喟叹的,这才是像自己这种人的价值所在啊!

    【之后,计划中的大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咱们一想,这不行啊,老花钱了,还是得自己搞才行。国内终于下定决心要造自己的盾构机。】

    【根据这些年的经验,当华夏说要做成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好是当真,因为它真的往往能做到!】

    【三年后,首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盾构机下线。十二年后,国产盾构机销量一跃成为全球

    第一!】

    【20022年,盾构机实现了全部国产化。】

    高大宽敞的车间内,工程师和工人们正在喜气洋洋的庆祝新建造的盾构机下线。"它叫

    京华号。"总设计师对记者道。

    "开挖直径达16.07米,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

    被涂上新装的京华号安静的放置在车间内,看上去有五六层楼那么高,绝对的庞然大物。即使它不动,也能够想象出它在工作时爆发出来的威能。

    镜头拉升。

    城市从黑夜中醒来,路面上的一切都开始忙碌。人们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但是视线往下再往下,穿过土层,在照不到光亮的几十米之下的地底,却有着许许多多的盾构机也正在尽职尽责的工作。

    为城市的建设贡献出力量。

    【用二十年,追上了百年的落差。】

    【盾构机如此,高铁也如此,其他方面也如此。】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西北、西南地区很多千年都不通路的地方终于被连接在了一起。】【隧道击穿了西北和西南的一众山脉。】西部的高耸山脉又一次出现在天幕上。

    不过这一次的主角不是在边疆的喜马拉雅等,而是位于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中间的——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

    盾构机正在辛勤工作。

    一条条超过两万米的隧道也最终呈现在人们面前。

    最长的新关角隧道甚至达到了32690米!

    它连接了西宁与新疆。

    【很多年前,翻越这些山脉可能需要火车迂回盘旋几个小时,但是现在,隧道直通,十几分钟就

    可以到达山脉的第一边。】

    徐霞客生起了一堆火。

    这蜀山之上,可真是够冷的,不生火对付不过去。徐霞客当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来到了后世,看到气势磅礴的盾构机正在蜀山的山腹中穿行。蜀民们和他这样的旅行家,顺着盾构机开出来的隧道,来往于蜀地与中原之间。即使在梦中,徐霞客都笑出了声。

    蜀山沿途和深处还有一些土著部落居住,他们不与外界往来,还相信着巫的力量。

    >

    她的手已经如枯枝一般,但这些年少的男女们却有着乌黑茂密的头发以及闪亮平整的肌肤。巫缓缓开口:"不,这不是神灵的力量,这是凡人的力量。"少男少女很疑惑的看着她。

    巫笑了笑,坚定的道:"这就是凡人可以做到的力量。但是,只有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巫娓娓道来,

    她老了,她可以死在这深山里。但是这些孩子们不能像她一样,终身被困在这儿,他们要走出去。

    巫有预感,这天下即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个选择是对的,还是错的。

    她希望是对的。

    【以往,山谷之南与山谷之北的居民对岸而居,却终生无法相见。如今,一座座的桥梁跨越山峰,大自然造成的天堑变成了坦途。】

    【华夏古代,曾经有很多漂亮的桥。】

    【赵州桥、洛阳桥,其技术都领先于世。】

    各式各样的桥出现了。

    有皇家园林中雕梁画栋的精致木桥,有江南傍水小镇中的朴素石桥,还有可遮风雨的廊桥....最后定格在洛阳桥上。

    洛阳桥不在洛阳,而在泉州。它是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建成于宋仁宗时期。

    导游对着游客们讲解:“当时的泉州太守蔡襄也是个奇人。他为了让这个桥更牢固,不被风浪吹走,就地取材,在桥墩上种了牡蛎,也就是生蚝。生蚝贴着石头一层一层,而且还能够吐出粘液,生蚝长得越多,这个桥基就越坚固。"

    "这也是洛阳桥九百年来大修只有两次,还能屹立至今的原因。"

    游客们脸上浮起敬佩之色。

    【尤其是赵州桥,被还曾经被漂亮国的土木工程师协会选为华夏两大建筑奇迹之一,另外一个是长城。】

    【因为它是单拱,中间没有桥柱支撑,但却可以历经千年,甚至经历了地震都不倒,的确是很牛。】

    赵州桥的造型看上去非常的简洁,因为它的中间根本没有桥墩和桥柱。

    1400年过去了,它还依然坚固。

    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古建筑的时候到了这里。

    当地人很是骄傲的介绍:“66年

    的时候我们这儿发生了大地震,房子都倒了好多,但你知道吧?这桥还真就啥事没有!"

    林徽因满是感叹的对梁思成道:"这真是华夏1400年来最理想的一座桥!"

    唐朝。

    阎立本在工部待了这么久,对民间稍有些名气的建筑与桥梁都很熟悉。

    "这赵州桥应该就是赵州液河上的石桥,是前隋朝名叫李春的工匠所建,在当地颇有一些名气。

    魏征感慨:"没想到过了一千多年这桥居然还在。"建桥修路在这时候,可都是大功德。

    “而且历经了地震还不倒,的确是有真本事。”李世民对阎立本道,"去民间寻访一下,看看还有没有李春的家人或是徒弟。"

    这样好的造桥法子,可不能丢了。

    民间。

    当李春的孙辈们看到赵州桥依然在,而且在桥头还立着他的铜像时,惊喜得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愣了半晌后,这才激动得连说:“咱阿翁这也算是青史留名了,我这就去给阿翁上两炷香,让他也高兴高兴。"

    他们没想到,紧接着就会迎来一场富贵,也算是蒙祖先荫庇了。

    北宋的蔡襄一家也同样在激动。

    蔡襄得意不已:“我就说我这法子好,之前还有人反对,看看,还是我嬴了吧。”

    现在洛阳桥还在养生蚝呢,他打算用生蚝把桥墩加固之后,再来建桥面。

    蔡襄甚至想到了:"这仙画一出,说不定朝廷就会有所封赏,加官进爵估计也有可能…….不行,我得和官家说,现在还走不了。"

    他得看着这个桥建完呐。

    他儿子无语的看着自己父亲一直在碎碎念。

    蔡襄的妻子推了推他:“别管你父亲,他激动的时候就是这样。你去给他温壶酒来,他待会儿肯定想喝。再预备一下明天的事情,明天肯定有客人来访。"

    同僚、乡绅们都会上门来道贺。

    想到这里,她也高兴得很。

    ·…

    【现代的桥梁与古代不同,尤其是跨山跨江跨海大桥,都需要考虑到火车与

    汽车的通行。】

    【咱们华夏直到1937年,在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手中,才诞生了第一座公路与铁路两用的以钢为主体的桥梁,杭州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上层通汽车,也可行人,下层通火车,修有铁轨。就在它建成并通车89天之后,有军人簇拥着茅以升来到了大桥边。

    "日军逼近在即,如不炸桥,将难以阻挡他们南下的步伐。茅先生,希望你能理解。"茅以升很平静的道:“我能理解。”

    士兵们开始根据茅以升的指点,在桥墩的四周布下炸药。

    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茅以升早就在桥墩上留下了空洞,可以直接把炸药给塞进去。茅以升笑容苦涩:“在修建的时候我就早预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他的手在桥墩上抚摸了片刻,然后决然的撤回:"放吧。"在等如潮水的难民通过大桥之后,茅以升这才下令封桥。

    江面上传来巨响,爆炸声伴随着滔天的烟雾和水雾,钱塘江大桥被拦腰折断,逐渐坠毁在钱塘江的水面以下。

    茅以升的眼中带着痛惜,轻声但坚定的道:"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几乎是所有的将领,除去那些草包之外,都无比赞同炸桥的决定。

    "如果是我,有这样的炸药,也会选择把桥炸掉。"

    虽然后续有同样方法可以渡河,但是能有效的阻挡敌军一段时间。说不定在这段时间里,战局就有可能逆转。

    不过,的确是可惜了。

    【茅以升没有等太久,1946年,他开始修复钱塘江大桥,八年后工作完成。】

    【他老先生后来也被誉为华夏的桥梁之父。】

    【如今咱们建桥的技术已经变得很成熟了,不用再一米一米的去修,而是像拼积木一样,先在工厂完成配件,然后运到现场去组装。】

    【这就是工业的力量。】

    桥墩已经全部建好,分段式的桥面也已经建好。

    在大型吊装机械的配合下,这些桥面被依次安放在预设好的位置。就好像大型的搭积木现场。

    【在这样的技术下面,我们拥有了无数震撼人心的大桥、高桥。世界排名前一百的高桥,有90座在中国,而这九十座里,有五

    十座都在贵州。】

    【贵州的地形复杂,全是峰林的喀斯特地貌占了全省面积的很大一部分,古话讲是“飞鸟不通”。也因为这样的地形特点,贵州省前些年的经济发展一直都比较落后。】

    【穷到什么程度呢?2011年的时候,咱们划定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贵州省88个县有71个入选。】

    考察人员来到贵州。

    几乎走断了腿。

    有学者忍不住感慨:“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1【古时候,这里的山谷之间只有最简单的铁索桥。】

    铁索桥有些像是现在景区中经常会出现的吊桥,高悬于山谷之间。

    有的在桥面铺设了木板,只是年久失修,经常可以透过破损处看到下方翻涌的江水。有的甚至只有几根铁索。

    人过江的时候将自己用绳子系在铁索上,一步步小心翼翼的走过去,或者是直接滑过去。

    贵州,西南边陲,在古代的时候,和中原王朝的关系有好有坏。

    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归顺的,只是类似于分封制,本土部落自治,历史上四大土司威名赫赫。这时候的贵州百姓们,也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仙画。

    夜郎王喝着酒,气呼呼的哼了一声:“就是嘛!这拐来拐去的山路,怎么去中原?所以本王不知道中原有多大也是情有可原的。"

    之前汉朝王室派了使者前来,想要让夜郎国归顺。

    夜郎王问了一句:"汉孰与我大?"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这句话问得实在是很天真。夜郎王幽怨得看一眼远处的山:"这能怪我吗?"这些山,实在是不好走啊!其他小国和小部落的人也都在窃窃私语。

    "若是咱们归顺于中原王朝,他们能给我们修这样的桥,那就可以!""哼,你想多了,中原人向来出尔反尔,还是小心为妙。"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仙画上的那些可以穿越山谷的桥,大家都是羡慕得要流口水的。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开始陆陆续续的修建桥梁,但大规模的修建高桥,是最近十年才开展的。这十年也是国力逐渐强盛、经济逐渐富裕的十年。】

    【先富的带动后富的,国家并没有食言。】

    在一个新建桥的工地上,有附近的村民们好奇的在围观。面对镜头,他们把这工程大赞了一番。

    "等了好久咯!"

    "你看那山谷,我们是对山喊得应,都能听到,但真要走到对面去,走路最起码要半天。"面容有沟壑的老者笑呵呵的道:“我三十五岁的时候才第一次下山去到县里面。”"就感觉被困在了这里,我们是做梦都想要有一座小桥,没想到最后是一座那么大的桥!"

    "有桥好啊,你看这边风景都好,有桥了有路了,说不定有游客愿意来,我们也可以不用去外面打工嘛。"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时候,画面已经转到了贵州的无数高桥上。在峰林林立的崇山峻岭之间,无数显眼壮丽的高桥架设在了山谷之间、江流之间、云雾之间。

    最高的桥甚至达到了625米,相当于两百多层楼的高度!

    【全球十大最长的跨海大桥,华夏也占了一半。】

    【最长的港珠澳大桥有55公里。】

    一条条长桥伸入海中。

    当夜幕降临,桥两边的路灯依次亮起的时候,仿佛真的来到了银河。

    从天上看,更像是卧着的长龙。有巨轮鸣着汽笛从桥下通过。

    也有汽车驶入如管道一般的海底隧道,整座桥忽然消失,但是从出口的另一端,汽车却又重新驶了出来。

    现代科技带来的奇幻场面。

    【如今,华夏基建狂魔的称号已经成为了一个梗。但谁能想到,一开始她也只是想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过得稍微容易一点呢?】

    "刚刚那是从海底走吗?"

    现代人看到了港珠澳的海底隧道后尚且要惊叹,更何况是古人呢。"真的是从海底走!"

    有人激动的拍打着身边家人的胳膊,遭到了嫌弃:".…你离我远一点。"

    "那岂不是可以在海底建房子?可以建龙宫吗?"

    无数的话本作者和戏剧作者们都从中得到了灵感。

    但对于想要励精图治的帝王们来说,海底隧道的场景固然巧夺天工,奇妙无比,但论起震撼来,

    还不如之前那些山中居民你一言我一语的倾诉。

    "……只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好一点吗?"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能拥有这样的军队和这样的士兵吧。"有人想起自己的初心。

    "朕一开始起义,也只是为了能让天下的百姓们不再被饿死,冻死啊……"

    【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路,才可以实现各地区之间资源的互换和重组、人才的交流和融合,才能让老百姓过上真正富裕的生活。】

    【这就是基建的最朴实但是也最崇高的意义吧。】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我是你们的up主路小柒,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