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在线阅读 - 第125章 江山如此多娇(十一)

第125章 江山如此多娇(十一)

    "对,还有外敌啊。"

    秦朝,扶苏不由得说道。

    他对这位明朝末世的帝王充满了同情。这内忧外患,简直就是地狱开局。他身边的王翦带着些幸灾乐祸:“这饿极了的匈奴……胡族可不好对付!”差点忘了那会儿已经不是匈奴了。

    王翦对这些后世夺了大秦江山的朝代都没什么好感。

    赢政听着下边两人小声的讨论,锋利的眉尾微微挑起:"扶苏,若换成你是他,会作何处理?"李斯在一旁抚须:这倒是个好问题,要是能以此写一篇政论,必定会很精彩。他都有些心痒痒。

    只是,未免有些太难了些!

    扶苏:"……"

    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能讷讷。

    赢政淡淡的盯着他:"回去后,写一篇政论交给朕。"扶苏表面看似平静,恭敬的应下,实则内心悔恨无比:叫你多嘴!安静看仙画不好吗!

    ……

    …

    【活不下去了那咋办?以胡人的一贯想法,那就南下中原,抢呗!】

    【原本就虎视眈眈着呢,这下更是没有了退路,于是愈发凶狠,愈发坚定。】关外。

    原本的草场已经是一片雪原。

    牲畜虽然抗冻,但显然这忽如其来的低温也是它们扛不住的,死了一大片。部落的头领正在召集会议。

    "为今之计,只能南下了。"他阴沉着脸,抽出自己的弯刀,“若是不南下,咱们的老人、女人和孩子就要饿死。"

    “萨满告诉我,这样的寒冷天气还需要持续很多年,唯有占据了南边的富饶之地,咱们才能够真正的生存下来。"

    "谁,愿意跟着我南下?"

    帐篷里,一把把雪亮的弯刀被拔了出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小冰河时期与历史上胡人入侵中原的时间那么的吻合。】【当然,我们不能说气候就是决定性因素,但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让王朝改朝换代的诱因!】

    边疆的城楼上,将士们抱着长枪和其他武器,正在一边烤着篝火一边看仙画。仙画自然

    并非全天下都是同一块,每个地区都有一块。边疆的也不落下。

    城外的部落之人,也会偷偷的靠近这边,来看仙画,只是相对就模糊了很多。

    老兵看了后赞同的道:“确实,每次冬天一冷,就要小心那些蛮子来打草谷。要是冻得狠了,还特别的凶悍,特别的难打。"

    新兵眼中充满了仇恨:"俺爹和俺娘就是死在蛮子手上。"所以他来当兵,除了想要谋出路混口饭吃之外,还想要给爹娘报仇。

    老兵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被城墙围起来的城内:“这城内每一户人家,哪个和蛮子没有血海深仇?"

    他抬头看仙画,心思却不由自主的飘远了一点。真不知道,后世关内和关外,是怎么能做到和谐相处的,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新兵虽然想报仇,却对战争还是有着阴影与恐惧,半响后才道出一句:“还好现在不是那什么小冰河时期。"

    听上去也太可怕了,普通人压根很难活下来。

    唐朝。

    知道唐末就会进入小冰河时期的贞观群臣们严阵以待。

    "陛下,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准备。"魏征道,"很多举措是没办法一下子出效果的。"比如种棉花,棉花的育种,这些都是要经年累月才能看到成果。李世民点点头:"朕明白。"

    商量对策很容易,他唯一担心的就是仙画似乎很少讲唐朝中后期的那些事儿,他也不知道会是自己哪一任败家儿孙把祖宗辛苦打下的基业给败光的!

    愁人!

    当今之计,也唯有走一步看一步。

    然后身为祖宗,把大唐的基础再给夯实一些,强大一些,让后面能有转圜的余地。明朝。

    朱元璋也很愁,大明怎么就那么倒霉呢?

    明明这次的小冰河时期延续了那么久,但偏偏巅峰期就在大明。怎么应对才能釜底抽薪?

    这时候,朱楠忽然道:“按理来说,这小冰河时期既然是因为太阳的缘故,那应该全球都冷吧?欧洲也会很冷吧?"

    朱棣和朱元璋微微一愣,明白过来他要问什么。果然,朱楠疑惑的道:“那为什么,就在同一时间,欧洲

    却反倒发展迅速?”

    这不应该啊!

    朱元璋精神一振:"对啊!老五,你可算是聪明了一回。"只要学欧洲的手段不就行了?朱楠:"………多谢父皇夸奖。"

    【这一次的小冰河时期其实是全球性的。】

    【不仅是华夏,欧洲也是。十七世纪的时候,靠近北极圈的挪威和瑞典也是因为各种天灾,发生饥荒,几乎丧失了一半的人口。】

    冰天雪地,贵族们在城堡里花天酒地。城外的泥泞雪地中,衣着褴褛的平民与奴隶正在成批的饿死与冻死

    【就和游牧民族一样,把矛盾化为战争,南下入侵中原。而欧洲选择的是对外殖民,积极的向外开拓,抢夺资源。】

    【而且,正好那会儿那边的各项技术和思想都进入到了一个爆发阶段,资产阶级直接造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

    【有了殖民地的资源补贴,再加上工业可以谋取到更多更大的利润,因农业受损所导致的危害就相对小很多。】

    十七十八世纪的伦敦。

    泰晤士河因为寒冷的天气被冻成了冰河,人们索性在泰晤士河上架起了各种不同的摊位,这里成为了热闹的市场。

    大风暴吹平了整个社区的建筑。

    当海水稍微化冻,船只开始在各海口启航,驶向世界各地。

    再然后,巨大的烟囱开始在伦敦竖起,一座座工厂开办了起来,吸纳了无数的闲散劳动力。女工在纺织厂里踩着缝纫机,男工在机械制造厂里拉着风炉。虽然环境污染开始加重,压迫依然存在,但是整个社会还是透出欣欣向荣的繁忙气象。

    朱元璋眉头抬起,有些失望:"………还是这些东西。"

    殖民,获取更多资源。

    这一点和游牧民族的做法没有区别。

    至于,发展工业?

    朱棣沉吟:"父皇,儿臣认为,要重视这一点。仙画提到发展工业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对外交流、发展工业、发展科学……细想一下,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连在一起的。朱元璋挥挥手:“朕明白。”

    />

    有户人家的当家主妇看到仙画中全是女工的纺织厂忽然眼睛一亮,扯了扯自己丈夫的袖子:“你说,咱们可不可以办这样的厂?"

    或者换种说法,作坊。

    松江这两年的棉花已经有了些名气,自从黄道婆纺织机推广开之后,更是家家户户都在纺纱纺布。

    她每天都忙不完,一直在寻思着要怎么做才能既赚到钱又让自己不那么累。这纺织工厂倒是很合她的意。

    "你看,我们只要把家中的厢房收拾出来,多添置一台纺织机,完全可以雇人来做。"这纺织机也不是谁都能置办得起的,妇人有信心能够请到合适的人。

    她丈夫寻思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小冰河时期距今已经有两三百年了,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太阳活动正在减弱,科学家们预测2030年的时候会是下一次的小冰河时期。】

    【但是,当它撞上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时,也不知道会是谁胜谁负。】

    【不管怎样,最近异常极端的气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吧。只希望在生态毁灭之前,咱们能找到移民外星的路吧。】

    【除了气候灾害之外,还有各种地质灾害。火山、海啸、泥石流、地震….…】圆锥形的火山喷出黑烟,然后是巨大的从地心冒出来的火花。通红的岩浆开始迅速的往下流,所到之处,吞噬了一切。

    灰尘更是铺天盖地,遮住了整个天空。

    火山喷发又引起了海啸

    海啸的巨浪高达几十米甚至是几百米,如同一堵巨大的墙,向着岸边冲击而来。游客和居民开始逃生,原本的度假海滩顿时变成人间炼狱。

    【火山和海啸对华夏的威胁不算大,自古至今发生得最多的还是泥石流和地震!】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雨季,暴雨和洪水将原本质地就松软的砂石稀释,形成泥浆,以极快的速度向下冲。】

    【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主要分布在甘肃、云南、四川和西/藏这种多山的地区。】大雨过后,山林一片寂静。

    在山脚下生活着的村庄里,人们如常的开始出门工作、干农活、上班。直到有轰隆隆的声音从山中传来。

    "

    ;泥石流来了!大家逃啊!"有人像是想起了什么,脸色变得惨白,立刻高声喊了起来。所有的人都开始仓皇往外逃。

    仅仅几分钟之后,挟带着无数土石泥沙甚至是树木的泥石流从山上滚滚而来,瞬间就把村庄全都吞没。

    【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不合理开挖和采石,以及滥砍滥伐是引发泥石流的主因。】

    【除了多栽树阻止水土流失之外,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别把房子建在山里和山下的沟口以及沟道上。】

    泥石流往下冲之后,往往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扇形冲击痕迹。

    时间一天天过去,这片冲击地逐渐又有了小草、树木,甚至成为了一片扇形的山麓。而山脚下开始有了新的居民。

    "但是,发生过泥石流的地方,如果水土条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很容易再次形成泥石流,所以要避开扇形山麓以及一些山中的河谷。"

    地质博物馆的人在给参观者科普。

    “房屋更不要建在山中泄水的河道上,即使它平时没有水流。一旦发生山洪,河道堵塞,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

    "好可怕!"天幕下有人抱紧了自己的胳膊,脸色发白。

    他亲眼看到那泥石流吞没了房屋,甚至那些跑得慢的人一下子就不见了。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他很难想象这样的灾难。

    "还是咱们这边好,都没多少山,也适合种地。"大家也都庆幸无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幸运的出生在一个风调雨顺的肥沃平原上。生活在山区的人就无比的担心。

    "咱们这儿不会发生这样的泥石流吧?""好像没听说过。"

    有一户村庄,却集体变了脸色:“里正!咱们这儿好像就是这样扇形的山麓!”

    他们是百年前逃难到这里的,见这边还不错就索性安了家,因此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泥石流。

    不过,的确有一些地形蛮像的。"那怎么办?"大家陷入到了惶恐之中。

    >

    在他的安抚下,大家这才逐渐的平静下来。

    里正的眼神略过后面的山,带着些忧愁,心里却已经想出了好几个主意。

    得让村民们多种树,然后把占了沟道的一些房子给清出来,再有就是让人在雨天巡逻示警。这样的话,应该能好一些吧。

    【比泥石流更可怕的,当然是地震!】

    东汉,太史观星台的大殿中。

    一座青铜制成的仪器放在中央,上面盘踞了八条雕琢精致的龙,分别对应着八个方位。有小内侍坐在旁边密切关注着这仪器的动向。

    不过,它一般都是安静的,因此小内侍也难免有些昏昏欲睡。

    但这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让他清醒了过来,定睛一看,却是其中一条龙口中含着的铜球掉了下来,掉在了下面的蟾蜍嘴中。

    小内侍睁大了眼睛,慌忙爬了起来,朝外冲出去。

    得到消息的太史令张衡迅速通报皇帝:“陛下,西北方向恐有地动发生。”

    群臣惊异:"可此刻风平浪静,毫无地动迹象,太史令怕是看错了吧?"

    包括皇帝在内,都不相信张衡。

    但几天过后,快马驶入洛阳:"报——!陇西于三日前发生地动!"

    皇帝这才相信了张衡的地动仪是真的有用:“陇西距此有将近千里,卿之地动仪果然乃神器也!"

    【刚刚出现的就是东汉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据说,哪个方位发生地震,相对应的龙口中含着的珠子就会掉到下方的蟾蜍嘴里。】

    【这听上去就挺玄妙的。】

    【可惜他的这个地动仪实物并没有留存下来,只是从一些史料典籍中有相关的记录。现代科学家们仿照着描述做了一个,但并没有发现有什么报告地震的作用。】

    【于是,地动仪后来就从教科书上移出去了。】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什么样,到底有没有用,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

    【可以确定的是,他之所以发明出这个东西,正是因为东汉那时候地震很多,从公元107年到公元125年,十八年里几乎年年有地震。】

    >

    原本站在地面的人都纷纷跌倒在地,地面开出巨大的裂缝。木建的房屋全部倒塌。

    有人凄厉大喊:"地龙翻身了!大家赶紧逃啊!"

    旁白声响起:

    “永宁元年,郡国二十三地震。建光元年九月己丑,郡国三十五地震,或地坼裂,坏城郭室屋,压杀人。”1

    【想想,能波及到二三十个郡国的地震,那得严重到什么程度!】

    【后来的地理学家们有研究,表明那一段时期应该是华夏历史上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东汉。

    邓绥正在和一些重臣在一同观看仙画,其中就有张衡。

    "哀家怎么没有见过这地动仪?"她问。

    张衡连忙道:"太后,这应该是微臣之后所为。”这句话讲起来实在有些别扭,"微臣现在只是有这个想法,但究竟如何做还没有想清楚。"

    邓绥颔首:"你尽快做出来,若是真有用,必有重赏。"

    她的眼中闪过愁绪。

    没想到接下来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地震!

    她对重臣们说道:“众卿家,这些地震虽都是后续发生的事情,但咱们也必须商量出一个赈灾的章程来。日后可以直接照着章程做事,有例可循,就能节省很多功夫。"

    群臣们躬身:“太后圣明!”

    仙画一出,他们再也不叽歪邓绥是女子、后宫不得干政之类的话题了,服从性一下子高了很多。邓绥极为满意。

    只有张衡还在拧眉思索,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路小柒放了一段地震成因的小动画。

    “地球分为六大板块,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

    "这六个板块都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随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软流层会发生轻微的运动,那六个板块自然也会相应的产生运动。"

    "这也可以解释大陆的成因。"

    几大板块不断地漂移、碰撞。

    当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碰

    撞挤压时,地面隆起,就形成了如同高耸屏障一般的喜马拉雅山脉。

    "这些板块运动虽然已经大致定型,进入到了活动微弱期,但并不是完全静止。""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就会相对更加活跃。""其中最明显的表象就是地震!"

    【而且,地壳运动不仅影响岩石圈,形成地震,还会影响大气圈、生态圈等等,东汉中后期又进入到了小冰河时期,往往几种灾害并发,可以说祸不单行。】

    ·…

    有人惊异的嚷道:"咱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居然是在不停移动的?"

    “高山竟然是如此来的?”

    "好神奇。"

    非常颠覆认知的道理,但想想,若非如此,地震的威力怎么会这么大?紧接而来的就是恐慌:“那不会漂着漂着,就断了,或者是重新变成高山吧?”

    "肯定不会啊,不然怎么会存在后世?"

    "那也是!"

    "最多也就是地龙翻身.…地震吧。"

    "你说得轻巧,地龙翻身可不是什么好事,要死很多人的!"

    东汉的裴秀忽然想起来之前讲最高峰的时候,仙画似乎提到过这座山峰还在不停地生长,一年

    长0.02厘米.

    他对地图地理很敏感,一下子就看到了刚才崛起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珠穆朗玛峰所在。

    "这是不是表示,这两个板块之间的运动其实还没有停止?"裴秀思索。

    想象一下,两个东西不断地碰撞和挤压,生活在边缘的人们的确是会挺难受的。东汉。

    邓绥简直头大

    这些灾难现在都没发生,她其实完全可以当做不知道,根本不用做任何的应对。但是以邓绥天生的责任心与共情力,她没办法做到置之不理。

    “哎~~~”邓绥在心中叹口气。

    怎么偏偏就东汉遇到了呢?

    仙画语音一转:

    【不过,历史记载最惨烈的一次不是东汉,而是在公元1556年,明嘉靖三十

    四年间十二月十二日半夜,陕西华县发生的8.25级大地震。】

    【这次地震波及总共11个省130个县城,死亡人数超过了83万!】【也是世界地震灾害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华县,

    夜深人静,几乎所有的人家都已经睡下了,只有更夫还在大街上辛勤的巡视。忽然,一阵剧烈的震动传来。

    更夫平地走着,竟然摔了一跤,正想要爬起来的时候,却又是一阵接连着的强震传来,将他死死的压在了地面。

    惶恐的更夫只能抱着头趴在地上,听着耳边传来的巨响。

    待大地终于安静下来,他抬起头来,却看到了如同噩梦一样的景象——rou眼所及的视线范围内,所有的房屋都坍塌了,就连县中的高塔以及城墙都不复存在。

    只剩下一片废墟,烟尘弥漫。

    地面上的裂缝一道接一道,深不见底。有火光和水从这些地缝中涌现出来。远处的山似乎都不见了,成为了平地。

    整个街道上,似乎只剩下更夫一个人,他凄声大喊:"地龙翻身了!大家快逃啊!地龙翻身了!"

    但,没人回应,一片寂静。

    朱元璋刚刚和朱棣以及朱楠商量出了应对小冰河时期的简单对策,心情总算是舒坦了一些。这会儿正觉得口渴,就拿起茶碗了打算润润喉咙。

    没想到,仙画却又提到了明朝!

    这次,依然不是什么好事!

    朱元璋被茶水呛到,剧烈的咳嗽,惊得两个儿子赶紧叫太医。

    他挥挥手,待到自己喉咙觉得舒服了点,忍不住破口大骂:“贼老天,你有完没完?有完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