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在线阅读 - 第118章 江山如此多娇 (四)

第118章 江山如此多娇 (四)

    几个皇帝和他们的文武百官们显然更想听游牧文明的事情。

    后面的朝代还好,像是秦和汉,虽然与匈奴打了这么多年,但也不能拍胸脯说就很了解他们。

    比如他们就想不通,为什么游牧民族就不能安心的学会种地,在土地上安安稳稳的定下来,非得到处抢掠。

    在中原人看来,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不过既然仙画说留到后面再说,那他们也没辙。

    “地理决定国家未来……”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这倒也能说通。"

    就像是他在征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兵家必夺之地,为什么必夺,因为它们要不就是交通要道,要不就能够出产极多的粮食或者资源,比如铁矿石。

    如果能够拥有这些,那自然在先天上就有了优势。

    钦天监里,李淳风也沉吟道:"难道是要讲山川脉理的风水堪舆之术?"

    李淳风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他虽然不像后世电视剧中演的那么神乎其神,但还真的是位道士,对占星和卜卦颇有研究。

    此刻,他脑子里一直转着的是:是哪些地脉会影响华夏的国运?

    【国土就像是国家的基因,与生俱来,很难改变。】

    【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但我们依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改变地理,没办法一挥手就让沙漠变成良田,让高山变成坦途。】

    【一个国家与生俱来的国土是什么样子,就注定了它的未来潜力。】

    【他有大河大江,就会有冲积平原,就注定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他有海岸线,就注定能开展海上贸易;他有高山,就注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他有沙漠,那可能沙漠地下就是价比黄金的石油。】

    航拍的镜头掠过海岸线上忙碌的港口和丰收的麦田。

    长着参天巨木的高山以及无边无垠的沙漠。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拥有以上的全部,那他就具备了成为超级强国的基础条件。】

    【纵观现今的大国,无一不是国土面积广阔。而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或许能够成为富国、强国,但很难成为能够左右世界格局的超级大国。】

    【而且,国土大,也就拥有了战略纵深

    ,万一要是打仗了还能分个前线和后方,有转移腾挪的空间。如果不是因为这点,咱们恐怕二战的时候早就亡国了。】

    【很幸运的是,华夏拥有的广阔国土和多样地貌,让咱们拿到了超级大国的入场券。】

    路小柒放了现今世界上一些强国的面积对比。

    排在前三的,国土面积也是前三。

    【咱们的国土纬度相差五十度,跨度非常广,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温带,很利于种植农作物。这就能保证国民饿不死,大概率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天幕上出现了全球维度分布图。

    可以看到华夏横跨3度到53度,其中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中纬度地区,这也是最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纬度带。

    世界上所有主要的农作物甚至是主要经济作物,都可以在华夏的国土上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之地。

    将领们深以为然:"这国土大小和打仗的关系可太大了。"

    万一前线战败了,如果没有后方的话,那就等于直接被灭了。有后方,即使敌人来势凶猛,那也能把时间拖久一点,说不定中途就能迎来转机。

    更不用说国土大了之后的补结什么的了。

    秦朝。

    武将们想到的是秦灭六国。

    最好搞定的就是像韩国这样的小国,而最不好搞定的就是面积广阔的楚国和赵国。

    嬴政对于后世华夏的面积有点满意,也有点不满意。

    作为始皇帝,他对这一片自己统一的土地总是有点特殊的情愫。

    看到它后世面积变大,有点欣慰。

    看到它居然只排在第三,又莫名的觉得不爽。

    居然不是第一?

    半晌,才轻哼一声,这一世,不一样了!唐朝。

    李世民因为大唐的疆域也很广大,因此他很淡定,对排名倒没有什么纠结。

    他皱起眉头,自己在心中寻思的是:"疆域太大了也有点不好。距离越远,越难掌控。"所以才会出现像是高仙芝这样的事件。

    后世仿佛有一种可以即时通讯的工具,他眼红得要命。北宋。

    赵匡胤看了看北宋的疆域,又看了看仙画后世华

    夏的疆域,同时还回想了一下唐朝和元朝的疆域,耷拉着脸,心情变得非分不美丽。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他用御笔在舆图上重重的圈出燕云十六州。

    仙画说得对。

    地理决定潜力。

    如果没有燕云十六州,哪来的优良马场?哪里的战略优势?

    …

    【还有,咱们的海岸线也挺长,还有着长江黄河的入海口,这个都是优良的港口,很适合开展贸易。这就能更好的发展经济。】

    路小柒列出海岸线上的那些著名港口城市。如同一串珍珠,点缀在我们漫长的东部海岸线上,吞吐无数货物。

    【咱们的矿产资源也都挺丰富,现在虽然不太够用,但最起码初期大发展的时候很少遇到卡脖子的事情。】

    50年代的华夏,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但管着这摊子事的人却眉头紧锁:“石油这东西缺不了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哪个都离不开石油。"

    他问底下的人:"大庆有消息传来了吗?"

    国际上都认为华夏是“贫油国”,认为华夏的国土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大油田,正抬高了自己石油的价格等着华夏卑躬屈膝的拿钱去买。

    但是华夏的地质学家们经过仔细的勘探后认为,东北肯定是有油田的。

    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大庆。

    大庆。

    这片神奇的土地。

    新中国建立前,美孚石油的人和日本人就在这片土地上逡巡,试图找到这里的石油资源,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新中国成立后——

    "一千米了,还是没有出油。"一群穿着破棉袄的地质学家们和工人们围着简陋的油井,眉头紧缩。

    "还得再深一点,我们预计是一千五百米左右。"

    又是日以继夜的钻井。

    终于,一股黑色的油状液体从井中喷了出来,直接喷到了几十米的高空。

    “出油了!”

    “真的有石油!”所有人都兴奋的抱在了一起。

    后来,工人们才知道,这个

    井的位置离当时日本勘探队打的井就一公里远。日本人打了一千米,没有石油流出来。

    他们打了一千三百米。

    就相差三百米的深度。

    "这黑乎乎的油是好东西?"天幕下的百姓们猜测道。"喷得好高!"

    "你说,是不是老天爷也在保佑着咱们华夏?"即使接受了一丁点儿的科学教育,但依然有人爱把这些事情归于玄学,"不然怎么那日本人死活没挖到,咱们华夏人一挖就挖到了?"

    这可不就是老天保佑嘛!

    老者用拐杖用力的顿着地:“这是咱们自个儿的土地,自然只会帮自家人!”

    有的朝代有人认识石油:"这不就是《本草纲目》里写的石脑油吗?说它自石岩流出,肥如rou汁……原来实际长这个样子啊。”

    旁人好奇的问他:“那这石油有何用处?听上去似乎很贵重。”“只听说可以用来燃灯。”那人挠了挠脑袋,"后世用来干什么就不知道了。"

    “天上飞的,是飞机吧?地上跑的,我猜是那奇怪的,我记得后世人称之为汽车?”古代不乏聪明人,总是能将真相推断得七七八八,"它们都离不开石油,可能就像是咱们的马和驴骡等物的粮草?"

    反正都是交通工具嘛。

    旁人不管听没听懂,都恍然大悟的点头:"那的确是重要。"汉朝。

    桑弘羊看着港口中吞吐的货物,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仙画为何把贸易看得如此之重。或许就是因为从贸易中获利,所以他们才能轻松的取消农业税。

    经济。

    经济是否也是一门现代科学里的学问?

    他铺开纸张,准备去催一下自己的皇帝陛下——船只的建造到底好了没有呢?咱们大汉迫切的等着赚更多的钱呢。

    就算是现在海外的国家没有什么钱来交换货物,那随便去挖点宝石和金矿也好啊。港口所在地他都按照后世的地图圈好了,只等着开船了!而正在前往西域的张骞猛地站了起来:"这石油我见过!"

    >

    他知道是好东西,但这玩意儿运输困难,不好带,所以他从没想过要把它带回长安。这会儿知道了石油原来这么重要后,张骞有点后悔。

    “咱们这次要是看到了这些,就都在地图上标注好。"他对跟随自己出使的人说道,"不止是这些,还有其他觉得有用的,有意思的东西都记下来,标好方位。"

    他再也不嫌这些东西无意义了。

    感觉就算是块石头,在后世都能变成金子。虽然现在不能用,但留下记录后,或许后人能够用得上。

    【再举例说个最简单的,每天都见到的,淡水。】

    【对,水是一项非常珍贵的资源。】

    【咱们的青藏高原就是整个亚洲的水塔!】

    【九条世界级的大河发源于这里,流经了十几个国家,影响了几十亿人的生活。】

    青藏高原的水系网密密麻麻。

    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是长江和黄河。

    流到云南去的澜沧江,流出国境之后就变成了湄公河,几乎影响整个东南亚。还有独龙江和怒江,都流向了缅甸。

    发源于神山冈仁波齐附近的狮泉河,流出国境后变成了印度河.…一条条大河,源头居然都可以追溯到青藏高原。

    【水从哪里来?】

    【青藏高原是除了南北极以外地球上最大的冰盖聚集区,这里的冰川总面积有4.9万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可以容纳360亿立方米的水。】1

    喜马拉雅山脉、喀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终年积雪。

    更有着无数从亿万年前就存在的巨大冰川,他们晶莹纯净,悄然屹立在雪山之中。

    遗世独立。

    雪山与冰川一起,组成了一片洁白的冰雪世界。

    当天气转暖的时候,这些冰雪悄然融化,流淌成小溪,慢慢的向地势低洼之处流去。

    它们经过富含地下水的冻土,经过湖泊,不断和小支流汇合,最终越来越宽,越来越广,终于形成奔腾不息的江流。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湖泊以及冻土和地下水。】【这些和降水一起,形成了华夏和亚洲的水循环。】

    郦道元整个都惊呆了。

    那么多的江

    河,居然都发源自一个地方?

    而且那么宽阔的黄河和长江,居然在源头的时候只是一条毫不起眼的小溪流?郦道元本就是在寻访各处水脉,他对后世的这种溯源起了极大的兴趣。

    “把舆图拿出来。”他吩咐跟着的仆人。

    铺开舆图,这在现在可是很金贵的东西,这上面还有他的一些水经标注。但他很沮丧的发现,这舆图上居然没有青藏高原。

    太过遥远。

    现在的人们对它来说是未知的。

    老仆看出他心中所想,慌忙道:“您不会是想要去那里吧?那可太危险了!”郦道元收起舆图,不置可否:"先把原定的地方走完再说吧。"若有一天有机会的话,他一定要去,去看看这些水系的源头。同一时间。

    一位士族的小公子问自己的父亲:“阿耶,水不是随处可见吗?为何会说得那么重要?”他每日都要用清水沐浴,从未觉得水有多稀罕。

    他的父亲冷下来脸来,决定明天就把他扔去自家的田庄里,让他看看水是多难得的资源。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家族一朝毁于儿子的不知世事上。

    民间。

    年老的农人喟然长叹:“水啊,水可太重要了!我都还记得十几年前大旱,为了争抢河水,咱们村和隔壁村的人打了好几次。"

    每次都是全村男丁出动,拿着扁担和锄头甚至还有刀枪。

    打得那叫一个昏天暗地。

    旁边已经有人眼中浮现泪意:"俺也记得,俺爹就是那次死的。"但不抢能怎么办呢?那就只能让全村的田地里都长不出粮食,然后一村人活活饿死。

    唐朝。

    李淳风眉头紧锁。

    没想到,能够影响华夏国运的,居然是这青藏高原!那么问题就来了,现在这片土地的主人还是吐蕃呢。李世民正在看着舆图上的吐蕃。

    虽然知道现在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以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吐蕃最终也归顺了。但身为帝王,想到自己国土上的江河发源地居然在另外一个国家。

    他就觉得如鲠在喉。

    朝臣们也面面相觑。

    大唐和吐蕃的关系目前来说是还不错哦。

    />李世民的手指在舆图上敲了几下:“算了,大唐与吐蕃交好,互有盟约,无需太过担心。”但是他打算等回头就悄悄的叮嘱自己的儿子李治。以后吐蕃和大唐的关系若有变化,那一定要紧紧的那一片抓在手中。

    能提早一点将它纳入版图,那更好。

    【而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对共有河流的开发和使用,往往都是要伴随着很多冲突的。自然,上游国家肯定是有优势的,下游国家就很被动。】

    【印度没少因为水资源的事情和他的邻居们对打。】

    路小柒继续放上那一块的地图,可以看到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孟加拉等共享好几条河流。包着头巾的印度士兵们和其他两国的军队为了抢夺河水资源发生了好几次的小规模战斗。最后,印度想了一招,那就是在上游修水库。

    比如,有一个水库就特意修在离孟加拉只有十七公里的地方。可惜..

    路小柒放上当时的新闻,这座花了42年建成的大坝在开闸防水后不到一天,仅22个小时就垮塌了。汹涌的恒河水冲向了四周的农田。

    "这是神的旨意。"官员们脸不红心不跳的对着记者说道。

    【当然了,水库还是得修,咱们也得修。毕竟国内那么多人,那么多土地等着灌溉呢,不修怎么更好的利用水资源?而且还得防洪防旱不是?】

    仙画上出现硕大狗头。

    【所以,咱们在西/藏和云南都修了很多水库。】

    【但是,华夏向来与人为善。2016年越南旱灾的时候,请求上游水库放水,咱们就很快启动了澜沧江水库的应急调度。】

    水库大坝的闸门一开,上游蓄势已久的洪水立刻以万马奔腾的姿态向下游涌去。形成壮观的人造景观。

    【当然了,马有失蹄人有失误。万一偶尔出现及时通知或者是一不小心放水放多了或者是放少了什么的,那也是很正常的嘛。】

    【对吧?】

    【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咱们的技术也会越来越完善的。】【上游国家和下游国家相比,的确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如果华夏的河流源头都在其他国家手里,而且还抢不回来,那恐怕就无缘超级大国的竞寒了。】

    >

    端方君子们蹙眉:"非仁义之举,必定遭人非议。""不错,有违君子之风。"

    真正朝堂之上的掌权者们却都微微一笑。就连向来有仁名的扶苏也都忍不住颔首。

    "大哥赞同此等做法?"公子高有些惊讶。

    扶苏惊奇的道:“若怀着恶意,自然不妥。但若是只为了自己国中百姓的灌溉便利,同时还能起到某种威慑作用,那又有何问题?"

    "有的时候我们心怀善意,但对方未必。那自然得准备一些以防万一的手段。""这才是真正对国中百姓的仁义之举,而不是沽名钓誉。"扶苏想了想,用了一个很时髦的词:"这就叫战略意义。"

    公子高:……行,自家大哥现在这后世词汇用得可顺了,理论也一套又一套。他早已经熄了和扶苏竞争的心思。

    【不过,还是那句,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事物。】

    【因为国土面积大,咱们国家东西方的地形地貌和资源差异巨大,导致了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东边是平原,是漫长的海岸线。】

    【西边是崇山峻岭,交通不便。但是却有着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太阳能、风能..】

    西北的戈壁上,巨大的风力发电机铺满了人的视野。

    光伏太阳能电板集聚在一起的时候,连飞机上都可以看到反光。克拉玛依的油田里,钻井工具正在热火朝天的工作。山西的煤矿里,工人们正坐着缆车进入到几百米深的地下采煤。

    【咱们采取的方式将西边的资源运到东边去,为此疯狂基建,并且开展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的全国性工程。】

    【与之相对应的是,是东部发达发达省市的转移支付以及对口援建。】一条条公路翻越崇山峻岭,穿越荒漠无人区,穿越冻土。

    隧道让山脉从迂回变得直接。

    桥梁连接了原本是天堑的山崖和大江。

    运送着煤炭和各种矿物的货车以及火车就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

    在路边的山丘上,一座座电力设施拔地而起,高空之中的电缆毫秒间就能将西部各大发电厂的电送到祖国各地。

    巨大的管道被铺

    设于地下,或依附于桥梁,形成一个巨大的网。让来自于戈壁荒漠的天然气在其中自由穿行,最终抵达南方。

    这些能源在东部化为财富。

    最终,这些财富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又回到了西部,变成了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图书馆、学校、公路….

    【这些年的西部大开发和全国性的扶贫工作更是开展得轰轰烈烈,成绩斐然。】原本住在悬崖村的村民终于搬了下来。

    "这是我们的新家,感谢政府让我们搬到了这么好的新家。"

    新的社区规划得就像是城市中的小区,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有广场有学校有篮球场等等。村民们的新家也看上去宽敞明亮。

    一切都和之前那个交通艰难、简直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有着天壤之别。

    基建狂魔的基建能力,不仅能震撼现代人,更能震撼古人。三国。

    诸葛亮忍不住三步并成两部奔至殿外,惊声失色道:"这……岂非将蜀道变成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