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在线阅读 - 第98章 上可九天揽月(四)

第98章 上可九天揽月(四)

    【为什么儒生要这么支持盖天说?】

    【因为“天圆地方”的这个概念,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

    【但是,他所提出来的并不是一个天文学概念。】

    曾参的弟子单居离来请教他:“老师,我听说天是圆的,而地是方的,是这样的吗?”

    曾参好奇的问:“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单居离说:"听别人说的,但我也不能确认,所以才能问老师。"

    曾参笑道:“若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那大地的四角岂不是就露在外面了?”单居离若有所思。

    曾参又道:“当年,我的老师孔子曾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但他实际讲的是天地之道、阴阳之理。而不是我们rou眼所见的天与地。"1

    【这一段出自于《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天圆”一卷。这里的曾子就是孔子的学生曾参。】

    【可见,当时孔子聊的其实是形而上的思想哲学。但是呢,后来很多孔儒们就真的把盖天说认为是对先贤圣人所言的诠释!】

    董仲舒在听到仙画提起儒生的时候,额角就重重的跳了一下。

    经历过以往好几次重击的他,发现自己如今竟然只是嘴角抽了抽,心中波澜并不是太大。

    另外一个讲儒学的太学博士公孙弘幽幽的道:“毕竟比起之前讲的,这一次只是'小小的天文’,根本不足为提。"

    上次差点就说正是儒家导致华夏几乎灭亡好吗?

    现在只是小意思。

    大概,这就是“反正都这样了,那就这样吧”的思想吧。董仲舒苦笑。

    当然了,对于他这样的一代大儒来说,这样的想法也不过是在心中转瞬而逝,身为本朝儒家学派的代表,该扛的还是要扛起来。

    董仲舒想了一下,拧起眉头。

    他问公孙弘:"这个故事我知道,但是《大戴礼记》又是什么?"公孙弘也摇摇头:“或许是后世编撰的儒家典籍?”"如今的书还是太少了!"董仲舒感叹。

    虽然现在便宜好用的纸已经做出来了,大范围的取代了竹简,他也把家中的竹简藏书都换成了纸书,顿时腾出

    了好几间房。但民间显然是还需要时间来普及的。

    书籍少,从古流传下来的书籍就更少,很多时候他也需要去其他人家中抄书。

    但抄来抄去,难免出现错误。

    就像一个故事传来传去之后和原本的意思甚至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

    公孙弘嗤笑一声:“这世上庸才何其多。还有一些学不到家的酸儒腐儒,听十句记一句。说不定他们真认为,天圆地方的盖天说是孔夫子说的。"

    董仲舒哑然,然后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

    公孙弘摸了摸他的山羊胡子,看着天幕,脸上流露出一些狂热:“咱们要是也有天幕就好了。”可以直接向全国讲课!可惜啊,这只能是妄想。

    【这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那会儿也没什么测量工具,你觉得是这样,我觉得是那样,每一派都有每一派的支持者,这也很正常嘛。】

    【但就如之前讲的其他事例一样,这一到后面就开始变样走味了。】【到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浑天说,盖天说根本无法自说其圆。】【难道儒生们看不到这一点吗?为什么就一定要抱着这个理论不放手呢?】

    【一个是他们觉得这是先贤所说,不能反驳。还有一个,他们这读傻了书的小脑子里觉得只有天圆地方才符合“周礼”中的尊卑观念。】

    穿着龙袍的皇帝正在带领着群臣祭天。占位非常的讲究。

    皇后虽是一国之母,但是必须站在皇帝身后一步,决不能和皇帝并行。

    甚至,在各个场合的座位排次上、在左右之分上,都有着非常严格的尊卑之分。这些尊卑观念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家知道,儒家的核心有一条就是“礼”,遵礼守礼这个事情是很重要的。而他们所崇拜的"周礼"就有这非常严格的等级之分、上下之分、尊卑之分。】

    【而盖天说,天为上,地为下。阳为上,阴为下。这就是符合儒生们心中的等级尊卑之分。】【而浑天说,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那谁是尊,谁是卑,不好分辨了呀!】

    【在他们眼里,没有尊卑,这世间就乱套了,这天地都没法再转动了。】

    【这怎么行?!】

    />

    在各种举证之后,浑天说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支持盖天说的儒生气愤的站起身:“不过是因为你们浑天说的理论太过浅显,所以民众比较好理解而已。我们盖天说的理论才是有深度的,民众难懂其奥妙所在。"

    "所以,并不是我们输了!"

    说完拂袖而去,留下浑天说的支持者瞠目结舌。镜头一转,到了清朝。

    负责修建了一部分圆明园建筑的法国修道士兼建筑师蒋友仁将一幅《坤舆全图》献给了当时的乾隆帝。

    他不仅详细的向乾隆帝和在场的朝臣们讲述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而且还讲述了开普勒,介绍了太阳黑子、各大行星运行的规律等等。

    这些都是当时欧洲已经开始取得的重大天文成果。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后,引发了各位大儒们的不满。

    乾嘉学派的李锐就是反对的主力。

    李锐气不可遏:“我东方天朝上国岂可听一欧罗巴人胡言乱语?那蒋友仁所说,天地上下易位,动静倒置,实在是离经叛道,不可为训!"

    他的师傅,当时的国学大师钱大昕闻言,一叹:“那舆图倒是好。地圆说也有几分可信,可惜日心说听上去新颖,实则毫无根据,有违圣训。"

    他还是相信“地为球形,居天之中”。

    蒋友仁无奈的给自己的朋友写信:“这些东方人都很固执。在日心说这个问题上,钦天监的官员们几乎所有人都在和我唱反调。他们只想要利用这方面的成果,但是根本不想接受这方面的理论。"

    而他的《坤舆全图》被完好的收藏在清廷的库房内。

    而一百多年后,英军用鸦片和枪炮敲开了华夏的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帝依然茫然的在问,英国在哪里?

    咸阳宫中。

    嬴政的嘴巴抿成一条直线:"荒谬!"

    他看向自己身后的巨幅地图。

    这幅地图正是这几次仙画出现后,咸阳宫中的笔吏们用心记下,最后还原的世界地图。虽然比例不是很正确,和真正的世界地图相比称不上精准,但已经初现雏形。

    当宫人呈上来的时候,嬴政立刻让他们挂在了正殿之上,不仅是他,每

    一个出入正殿的朝臣和士卿都能够看到。

    他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醒自己,提醒朝臣——不要以为这全天下都已经是大秦的了,实际上,远远不够!

    不要让心中的渴望熄火,也不要让放松警惕。

    有着这样观念的嬴政,根本想象不了为什么后世的皇帝,拥有这么精准的舆图却能将它束之高阁,毫不在意?

    甚至连看都不多看一眼。

    这要是他的后代……赢政只觉得自己的拳头都硬了。他充满凉意的眼神落在公子扶苏和公子高等一众儿子身上,想让人忽略都难。

    公子高等人互望一眼。

    呜呜呜,父皇好可怕!

    西汉。

    董仲舒和公孙弘对望一眼,两人异口同声颇有默契的都叹了口气。"别说后世之人,连我都想破口大骂。"公孙弘幽幽的道。

    谁看了不气呢?

    这后世的儒学风气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两人心情失落,浑身围绕着低气压,不知该如何破局。这时候他们听到仙画说——

    【这其实就像是西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较量。日心说的提出触动了教廷的利益,所以将宣扬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小单元的布鲁诺烧死在广场上。】

    布鲁诺被绑在十字架上。

    面对自己面前熊熊燃烧的火把,他平静的说出了自己的遗言:

    "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懂得我的价值。"2

    镜头一转。

    几百年后的人们为布鲁诺建了一座雕像,立在广场的中心。在雕像下,摆满了民众悼念他的鲜花。

    董仲舒忽然问道:“那蒋友仁也是一位传教士?”

    公孙弘点点头,旋即明白了自己这位同僚兼老友想要说什么:“可他也宣扬日心说!”

    “他们之间的年代似乎差了一两百年。"董仲舒略一思索,"所以应该是在这一两百年间,教会发生了一些改变,甚至变得可以接受日心说。"

    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既然人家的那教会都能改变自己,所以在几百年后依然还有忠心

    的传教士为其服务,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能吸纳这些先进的思想为他所用。

    那么儒学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或许也能长久。

    但董仲舒没有想清楚的是,等到了那一天,儒学还真的是儒学吗?

    …

    【和日心说一样,浑天说的提出也触动到了后世那些腐儒们的利益,这是同一个道理。他们没办法做到像杨雄这样,就事论事,哪一派有理就站哪一派。】

    【但真理不会被掩盖,当一切都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们就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悲又可叹!】

    【好在,咱们的天文学家们都是站浑天说的,落下闳、张衡、沈括、郭守敬等,都能科学的认识到浑天说的进步性。尤其是到了清朝,风气那么保守的清朝,女天文学家王贞仪还能顶着压力,认为天圆地圆,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那个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王贞仪写了《地圆论》之后,有很多士子十分不服,前来与之论道。

    有士子问道:“假如地真的如同你所说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放眼望过去却不能发现拱弧,而是一眼平川?"

    王贞仪回答道:“那自然是因为地体太过巨大。即使我们能瞭望到百里之外,也不能看清楚地球是圆的。这也正是我们的目光所局限的地方。"

    有士子冷笑一声:"如果地球是圆的,那为何我们站在其上的人并不是倾斜的?如果地球是圆的,那站在我们脚下那一面的人,为什么不会摔倒?"

    王贞仪不假思索的道:“对于这个宇宙空间来说,任何地方的人头顶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就像是我们脚下那一面的人,或许也觉得我们在他们的脚下那一面也会摔倒,但我们摔倒了没?没有。自然,他们也不会摔倒。"

    士子们的刁钻提问都被王贞仪——的驳回了。

    最后有人甚至愤而摔袖离场:"伶牙俐齿,果然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不错,妇人女子,当以cao持家中酒食缝纫为重,而不应该cao管握牍,吟弄文史翰墨!"

    />

    而这些辩驳不过就气急败坏的士子,远远称不上英雄。

    ·……

    "的确是这样啊,每个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凭什么你是正的,我就要是歪的?我还觉得你是歪的,我是正的呢。"

    天幕下的百姓们也探讨起了这个问题。有人却不能苟同:“这是诡辩!”

    沈括凝神思考很久:“可是地球真的是圆的,既然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没有飘起来,那……或许是有一种力量让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安然的站立在地面上。"

    他无意识的在纸张上记录:那么,这种力量作何解释?

    清朝。

    “我记得!”王贞仪的母亲含笑的看着自己的女儿,想起这一段来,“当时你可没少被那些男人骂。"

    那段时间她忧心忡忡,连觉都睡不好。

    出去走亲访友,也常有人在旁边讥讽,觉得他们养出这个女儿来实在是丢人。

    要不是实在撑着一口气,又有丈夫安慰,她都得急出病来。

    现在想一想,实在是觉得扬眉吐气。我女儿写的诗真是好!

    王母问女儿:“要不咱们家明日宴客?请些亲朋好友们来家里坐坐?”王贞仪啼笑皆非:"您喜欢就好。"

    她娘为了她这些年也没过过几天舒心日子,若是能让她高兴高兴,随便她折腾好了。那些人的想法其实也不在她的关心范围之内。

    王贞仪看向仙画,心里浮现出一个念头:到底是为什么,地球是圆的,但是人却不会跌倒或是浮在空中呢?

    她自己的回答是用了逻辑上和空间上的概念,但客观上的原因,王贞仪觉得肯定另有玄妙,而且在后世这应该不再是一个高深的问题。

    好想知道!

    【当然了,浑天说也不是没有缺陷。它本质上还在地心说的范围,而且没有如盖天说的《周髀算经》一样的权威性著作。张衡虽然后来写了《浑仪图注》,但更多的偏向于浑天仪的使用经验之类。在理论指导上还差了那么一点点。】

    【或许,这也是浑天一直都没能全力压制盖天的原因之一吧。】

    【既然提到了儒学对天文宇宙观的影响,那就顺便说一嘴在西方神学对天文的影响

    。】

    【《圣经》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因此教会将其视为神之言,不容悖逆。】

    【1327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切科·达斯科里被烧死,因为他试图论证地球是个球形,并且想通过查看星象来判定基督的诞生。】

    【1519年,探险家麦哲伦开始率领自己的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

    麦哲伦对友人道:“如果地球不是圆的,为何当船只从远洋返港的时候,总是先冒出桅杆,随后才是船身?"

    友人无法解释这个现象,憋了半天只是说:“你这个只是猜测,完全没有证据。”

    “证据?”麦哲伦沉思了一下,随即高兴的说:“我有方法,我要安排一场环球旅行。众所周知,现在去印度必须要往东走,那我决定往西走。"

    "如果地球是圆的,那必然往西走也能达到印度。"

    麦哲伦的环球船队真的从港口出发了,他们的方向和地图上的印度截然相反。

    但麦哲伦觉得他们最终还是会到达印度的。

    当船队绕过南美洲的时候,船员们跪下来祈求上苍的保佑,他们觉得自己的船只即将驶向尽头的深渊。

    但是航行了一段时间后,太平洋和遥远的大陆真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麦哲伦兴奋极了,他挥舞着自己的帽子:"你们看,我们果真到达了印度!地球真的是圆的!"4

    东汉。

    邓绥问张衡:“太史令又写新书了?本宫怎么还没看到?”

    张衡忙道:"太后,那《浑仪图注》微臣还只是隐隐有个想法,还未付诸于行动。等日后写好一定送来给太后过目。"

    邓绥点头:"本宫期待太史令的大作。"张衡谦逊的笑了笑。

    他其实不善交际,也不善钻营。若是换了个人,被太后叫到殿内一起看仙画,少不得要多奉迎几句,多讨几句欢心。但张衡就一直很专注的在看仙画,求知若渴,直接无视了在一旁的邓绥和班昭。

    比如他现在就在想,自己目前思考的《浑仪图注》好像的确是偏浑天仪的使用,或许得要改一改更好,

    不对!

    还写

    什么浑仪图注啊,当然是根据仙画所讲,直接全部推翻现在的理论啊!张衡一想到这里,立刻兴奋起来,只觉得要做的事情还好多。

    这时候,邓绥又道:“太史令,若本宫的学宫建立后,或许太史令可以去给学子们讲一讲天文,说不得也教出几位像是那王贞仪一般的能干女子来。"

    邓绥有些遗憾。

    她这辈子是不可能再成为这样的女天文学家了,但她希望东汉也能出几位这样的女子。

    张衡一愣,天文可从来不是学堂内要教的东西。

    那么这是?

    他就算是再书呆,也能意识得到这是要重视天文学了,立刻应承下来。

    "领太后旨意,微臣必将竭尽全力。"

    明朝。

    朱棣见朱元璋的情绪还是恹恹的,趁机挑起了新的话题:"父皇,听闻南方的宝船已经铺了龙骨,再过两三年就可以下海,不若到时候让人也去做一次这环球航行?"

    正好也看看这世界到底有多大。

    朱元璋精神振奋了一些:“这提议好。你手下那太监,叫郑和的可还在?”

    朱棣愣了一下,苦笑:"父皇,他现在还叫马和,才二十二岁。"

    朱元璋:……倒是没想到这一茬。

    “那就只能另寻他人了。”

    【麦哲伦的环球航海经历证明了地球就是圆的。】

    【这个时候哥白尼其实已经提出了日心说,但他在教会的压迫下不敢发表。直到自己快死的时候,1543年,他才选择把《天体的运行》这本书出版。】

    翻开《天体的运行》,在序言里可以看到哥白尼自己写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我曾经迟疑不决。"

    能够看出他当时的纠结与忐忑之心。

    当他察觉到了生命正在离自己而去的时候,他觉得或许是时候了。

    哥白尼用颤颤巍巍的手摸了摸自己刚收到的样书封面,当天晚上就与世长辞。

    【在《日心说》里面,哥白尼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转的,还计算出了恒星年的时间,计算出了月球到地球的半径,其结果都非常

    精准。】

    【在他之后,宣扬《日心说》的布鲁诺被烧死。】

    【up主觉得如果不是麦哲伦死在了航行半路上,哥白尼熬到了人生最后一刻才出版《天体的运行》,这俩也肯定都是被烧死的命。】

    【从这一点来看,当时的东西方属于五十步笑百步,二哥也别笑大哥。】

    儒生们的脸都黑了,竟然将他们与那烧死人的劳什子教会相提并论,简直欺人太甚!不过他们怎么想,其他人可不管。仙画的调侃自嘲,让人群中响起了一些轻微的笑声。

    但天幕下观看的百姓中不乏有聪明的,立刻有人反应了过来:“可是他们后来的天文学很先进!比我们还要先进很多……"

    似乎都是从那几百年开始的。那几百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我们现在当然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我们同属于一个叫太阳系的星系。而太阳系又属于银河星系。】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动。】

    【哦对了,冥王星已经被无情的踢出了九大行星之列,降级成了矮行星。现在太阳系也就剩下八大行星了。】

    所有人的视线都跟随着天幕向上升。

    跳出了地球,来到了宇宙之中,看到了围绕着太阳而转的行星们。他们看到太阳占据永恒中心的位置。

    它也是太阳系里面最大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水星离得最近,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木星巨大的环状结构也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海王星的轨道外侧,还漂浮着有着巨量小行星的柯伊伯带。

    有小孩子天真的问:“阿耶,这么多星球,那是不是每一个星球上都有像我们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