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在线阅读 - 第35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八)

第35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八)

    路小柒一顿输出,将正在观看仙画的各朝各代的皇帝们都骂懵了。

    岂有此理!

    他们什么时候被人指着鼻子这样骂过?

    还是当着全天下的人骂!

    做个人?言下之意是他们现在不干人事吗?

    而路小柒那句蚂蚁可以让老虎变成一具白骨的话也让他们惊然而惊,感觉半夜都要睡不着觉了。

    赢政和刘彻这样本就是皇室出身的皇帝,直接脸色铁青,风雨欲来。

    后世到底是个什么世道,一个区区女子竟然敢藐视王权,攻讦帝王!

    他们觉得愤怒,像李世民和赵匡胤、朱元璋这样一举结束了乱世之后的开国皇帝就觉得委屈。

    他们做得还不够好吗?

    一登基往往都很体恤百姓,给出的政策也都是轻赋税,轻徭役,绝对不给天下百姓太多负担。

    只是他们不明白,他们天然站在剥削阶级的这一边。

    人可能会背叛阶级,但阶级不会背叛阶级。

    更别提他们的本意其实有一大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利益。

    魏征看着脸色不太好看的李世民,温言道:“陛下,这路小柒之语虽然大胆之极,但她本意也只是劝谏所有的帝王,陛下无需如此气恼。”

    反正她也不是对着你一个人说的,而且话糙理不糙。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在旁劝慰了几句。

    李世民哼哼两声,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路小柒说的话是对的,最后脸色和缓了不少,只叹了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而明朝,朱元璋正气呼呼的坐在宫殿里,骂骂咧咧老半天了。

    “朕对百姓不好吗?!胡说八道!”

    他设立养济院和漏泽园,还有惠民药局,养济院收容孤寡老人和乞丐,漏泽园相当于公墓让老百姓免了乱葬岗之苦,而惠民药局让没钱看病的人得到了好处。

    这些措施难道还不能说明他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凭什么被指着鼻子骂?!

    只能说,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有一定的美化滤镜在的。

    朱元璋是从真正的底层走出来的皇帝,但当他皇帝后,他的立场和初

    心就变了。一方面他对贪官污吏和权贵们毫不留情,也鼓励垦荒,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还设立了很多的福利政策;但一方面,他又惧怕自己的经历会被复制,因此希望所有的人都成为顺民,禁锢思想。

    或许,这就是无解的阶级对立吧。

    正巧,仙画又说起了大明。朱元璋虽然气,但也偷偷的竖起了耳朵————

    【但凡有一口饭吃,善于忍耐的农民都不会揭竿起义。】

    【在土地兼并和沉重赋税双重压迫下的农民过得有多苦呢?】

    【以明朝为例,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将自己的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封为了藩王。这里面一开始是具有军事意义的,但是后期他们的军权逐渐被收回,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却依然存在——这些藩王和他们的子孙,完全是由国库里的钱来奉养的,再简单说,就是由从市民和农民身上抽的税来养着的。一两百年下来,这个阶级的人口越来越多,像是滚雪球一样,完全成为了不事生产的寄生虫。国库的负担非常的重!】

    随着一声锣响,王府的大门被打开。

    先是骑兵开道。

    接下来是一队队衣着光鲜的伶人,有人吹着唢呐,有人吹着笛子,还有人弹着琵琶。

    伶人后是王府的长史等文武官员们,其后跟着华丽无比的八抬大轿。轿子旁边跟着几十位的仆从和侍卫。

    这就是明代藩王出行的场景。

    浩浩荡荡,绵延了一里有余,阵容庞大。

    与之相对应的是跪在路边,身着单薄布衣的百姓。

    【而且,这些寄生虫们还不老实,到了中后期,他们在愈加剧烈的土地兼并中表现非常突出。比如,明神宗的儿子福王,封藩河南,一次便得赐田二百万亩,由于河南土地不足,又“并取山东、湖广田益之”;到了明嘉宗的时候,一次性赐给桂王和惠王的土地就有三百万亩,那时候湖广的土地已经被兼并得差不多了,只凑出了六十万亩,那剩下的那两百多万亩怎么办呢?嘉宗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向各州县的农民们分摊租银,称之为“无地之租”。反正我说了要赐三百万亩,没土地了那就用你们的土地来抵吧,当然啦,土地你们还是种着,只是要多交一份租银而已。】1

    【是不是个大聪明?】

    皇帝的q版小人又出来了,小人叉腰大笑,头顶依然冒

    出了那行字:

    “我真是个机灵鬼啊。”

    只是,之前那一次,大家只觉得滑稽,但现在却是觉得无比的讽刺。

    的确是太机灵了!

    刘彻啧啧啧西声:“本以为大汉的豪强们贪得无厌,看来这后世的皇亲国戚却也不遑多让!”

    群臣噤声,不敢答话。

    这豪强里面,可也有他们背后家族的份。

    明朝,朱元璋呆立在了原地。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册封下去的那些藩王,以后居然变成了这样子!

    几百万亩地!

    他们怎么敢如此大胆!

    一股气血往上冲到脑袋,朱元璋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在地,被旁边的大太监和闻讯赶来的马皇后给扶住了。

    “快叫御医!”一阵兵荒马乱。

    朱元璋虚弱的摆摆手。

    不用叫御医,他自己清楚,这是被气的!

    一群不孝子孙!

    他伤心的对马皇后说:“我分封藩王,难道真的做错了吗?”

    他之前过得太苦了,所以想让自己的后代们活得更好一点,可以一辈子都衣食无忧,结果因为这个,居然给大明酿下了祸根。

    "陛下只是出于长辈对后代的仁爱之心而已。"马皇后安慰了几句,不过她忍不住剌了一句,“之前有大臣劝您不要这样做,您不是还将他骂回去了吗?”

    朱元璋:……

    他幽幽的瞅了一眼老妻,更觉得扎心。

    马皇后挑挑眉,不放在心上。她和朱元璋相濡以沫这么多年,向来有什么就说什么。

    之前,她问过朱元璋一些关于民生的事情,朱元璋不是很高兴,说这些朝堂之事和她无关。马皇后直接反问,我是一国之母,相当于天下百姓的母亲,过问一下子女的生活过分吗?将朱元璋说得是哑口无言。

    她自己一生节俭,听到仙画里的描述别说是朱元璋,连她都要气得要命。

    而且,她亲生的儿子就那么三个,大儿子还马上就要死了。皇位可能要落在老四的手里。

    马皇后现在心如止水。

    【那时候除了藩王,皇帝也没闲着,到处抢

    占民田充作自己的皇庄。明神宗的皇庄占田就有二百一十四万亩!】

    【以天府之国成都的土地为例,十亩土地里有七亩是藩王的,两亩是军屯用地,只有一亩给农民们分。然后呢,藩王和大户是不承担赋税和徭役的,这些也都压在农民头上。而且明朝还正好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气候异常,到了后期,粮食产量大减,甚至土地绝收!】2

    暴雨倾盆而下,雨幕之中天际线似乎都变得模糊了。

    而田中刚被插下的秧苗被雨水冲刷得乱七八糟。农民们穿着蓑衣,脸上现出愁苦之色。

    雨不知道下了多少天,河流中的水都开始慢慢的涨了上来。

    洪灾来了。

    住在低洼处的百姓们不得不拖家带口,来到高处或者是来到有城墙围着的城里面避难。

    城门的守卫们不让进,只能在城墙根下席地而睡。

    洪灾好不容易走了,农人们回到自己的家中,好不容易将田里的淤泥全部都清理干净,又咬牙买了另一茬青苗种下。

    结果,洪水过后往往连着大旱。

    太阳就像个火球一样在天幕上挂着,农田里的水逐渐干涸,土地都出现干裂的缝隙,费劲干辛万苦长出来的农作物被生生的晒死在田里。

    这时候,庄园上的管家带着奴仆前来收田租。

    农民们跪在地上哀求,今年大灾,田租可不可以减免一点,或者是缓一缓。

    管家居高临下,鞭子一甩,表示没得谈。

    大灾关他们什么事呢?他们只管收税,而主家只管结果。

    于是,这些佃农只能成为流民,被迫背井离乡,看看能不能在远方寻找到一线生机。

    只留下黄土建造的房屋,孤零的留在了原地。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百姓,看到这里都不免动容,眼中含泪。

    这样的天灾,谁不害怕呢?

    若是被他们撞上了,或许也只有这一个同样的结局。

    就连帝王们之前的愤怒和情绪也都渐渐的冷却下来,谁都不想自己治下的百姓生活如此凄惨。

    但是,后面还有更凄惨的。

    【明朝后期的农民有多惨,听过那首《菜人哀》吗?】

    【序言

    是这样的"岁大饥,人自卖身为rou于市日菜人。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菜人,指的不是做菜的人,而是成为菜的人!易子而食,在古代饥荒的时候也是常事。】3

    【所以,我才说崇祯自尽只能说是"祖上积的德"。】

    路小柒将《菜人哀》宛如恐怖片一样的内容放在了天幕上。

    朱元璋只觉得喉咙涌起腥甜之气,气急之下开始剧烈的咳嗽。

    马皇后赶紧抚着他的背,然后就看到他咳出了血丝,倒是真的着急了:“御医呢,御医怎么还没来?”

    一阵兵荒马乱。

    朱元璋拉着她的手,呜咽呜咽的哭起来:“妹子,我有罪啊!我是天下的罪人啊!”

    如果说刚才将藩王和皇室占地只是让他气愤不已的话,现在这首《菜人哀》简直就是击垮朱元璋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经历过元末的乱世,自然知道乱世是什么样子。

    “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4

    却没想到自己建立的大明,后期竟然与元末的世间惨相不遑多让。

    他想起自己起义前,红巾军的一首歌谣:"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5

    他也曾“杀尽不平”,并且为此热血澎湃。

    当现在调转了个儿,当这杀尽不平的刀落到自己这一方时,才深深醒悟。

    朱元璋又想要吐血了。

    【有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填壤,皆为利往"。这个"利",放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里,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就是粮食!从秦汉到明清,所有的争斗都是为了粮食。农民起义是为了土地,异族入侵也是为了抢粮。】6

    【粮食的重要已经无需再强调,历史已经给出答案。】

    【一亩地产量一百斤,可以养活一个成年人,但当它产量到了四百斤,就可以养活四个成年人。而到了现代,一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千斤,粮食安全总算是得到了片刻的轻松。我们下一期就讲,从亩产四百到亩产千斤,做对了什么。】

    【十天后,下期见。】

    r/>

    这期视频的内容结束了,但所有的人,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都依然仰望着天际。

    是怔忡,是怅然若失,是若有所悟。

    天幕无情。

    向他们展示了这辈子也到不了的美好愿景,仓满粮足。还向他们揭示了未来即将到来的悲惨剧情,重税与失地。

    但天幕也有情,告诉了他们农具该是什么样的,土地该如何更好的耕种。

    甚至像魔鬼一样蛊惑他们,活不下去了吗?造反吧!只有造反,才有出路。

    村民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的眼中还带着泪,有的眼中燃起希望,有的神情闪烁,又停留了一会儿,才最终决定,各自归家,洗洗睡吧。

    诚如仙画所言,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谁愿意提着脑袋造反呢?

    而各个皇城宫殿中,今夜的烛火又要彻夜长明了。一封封的奏疏呈上来,一道道的诏令从宫中发出。

    仿佛昭示着,这天下即将做出改变。

    汉武帝时期。

    孙小羊和哥哥孙大牛终于收割完了最后一亩庄稼,疲累不堪的直接躺倒在田里面喘着粗气。

    不过,兄弟俩的精神却很振奋。

    不单单是因为新收获的庄稼,还因为几天前的仙画。

    见离日落还有一阵,孙小羊从田里面爬起来:“我先去王木匠那里看一下,看他做得怎么样了。"

    孙大牛也跟着爬起来,嘟囔道:"应该差不多了,大家可是帮他把他家的田全都收完了。"

    孙小羊知道他有点不爽,安慰道:"放心吧,值得的。"

    他们这一亭里有一个姓王的木匠,手艺不错,平时大家有什么东西需要修补都是去找他。自从看了仙画之后,孙小羊就说服了几家邻居,一起凑了一点钱去找王木匠,想让他把鞍车和曲辕犁给做出来——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做耦犁,因为他们这几户人家家里都没有牛,牛太贵了。

    王木匠答应了,但是说要晚一点再做,因为他们的庄稼也都还没收割完。

    孙小羊不想等太久,和邻居们一合计,咬牙决定每天出一个人帮王木匠家收麦子,好让他抓紧时间做。

    这一做,就是七八天。

    br/>他们的麦子也终于全部收完了。

    孙小羊从田里上来,正想往王木匠家走的时候,却看见小路尽头跑来一个人,却是王木匠的学徒。

    那学徒气喘吁吁的,但是却面带喜色。

    “快过来,快过来!你们要的东西已经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