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启1982,再创商业神话在线阅读 - 第121章 有了眉目

第121章 有了眉目

    第121章有了眉目

    张子阳直接跟老刘和小马坦白,给他们开出那么好的条件是有原因的。

    一听说要打听二十年前的事,老刘和小马瞬间松了一口气。

    不就是打听个事吗,这点条件也不算难事。

    “张总您说吧,别说是二十年前的,你就是问我这二十来年的事,我件件都记得清楚。”

    “只要您问的事我知道,我肯定全都告诉您!”

    老刘这话一点都没吹牛。

    这年代的人没什么文化,但是记性却格外好使。

    就好比二十一世纪的人,不管算什么账都习惯性的翻开手机用计算器来计算。

    而八十年代的时候,计算器是个很稀有的东西,他们就算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心算的能力都超强。

    这一点张子阳是深有体会!

    还有一点就是,这年代的人吃的不管是粮食还是蔬菜,基本上都没什么添加剂,对人体的伤害也几乎为零。

    这也是为什么八十年代的人虽然火食不好,但几乎个个都身强体壮的根本原因。

    “老刘大哥,我想问您二十年前到了山松村的时候,那时候您知道有严村这个地方吗?”

    张子阳之所以这么问,是担心以当年的交通水平,或许村与村之间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也有可能。

    “那咋可能不知道呢?

    当年我们到了山松村,因为是个盲流的身份,当时我们一伙人都要去严村跟那些人一起去办户口。”

    “当年严村的支书也姓刘,因为我们是本家,我为了跟人家凑个近乎,翻箱倒柜跟他攀亲戚!”

    “亲戚虽然没怎么攀上,但那个刘支书人正经不错,整个坊子镇好几个村都集中到严村去办户口。”

    “那个刘支书就给我走了后门,我比他们先一步拿到了户口,不但拿到了户口,还给我家娃也上了户口。”

    老刘这话不难理解。

    那个年代上户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虽然办理户口的那些人水平也不怎么高,管理的也不怎么严,但那个年代的人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办事很死板!

    上边怎么要求的,下边他们就怎么去干,半点含糊都不敢。

    所以办个户口走的流程也很繁琐,正常的户口都要七八天甚至半个多月才能办理完成。

    但老刘却因为跟刘支书攀了关系,第三天就拿到了户口。

    “老刘大哥,当时刘支书帮了您那么大一个忙,后来你们应该经常走动吧?”

    张子阳又循序渐进地问道。

    “那是必须滴,咱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啊!必须走动,我不管年节都带着点烟呀酒呀过去看他,后来他调走了,那我们就断了联系。”

    “刘支书是哪年调走的?”

    “大概哪年我记不太清,但就是我上完户口之后的五六年吧。”

    “这么说老刘大哥在那五六年间,一直都跟刘支书有来往了?

    也经常去严村?”

    “那必须滴,要不说刘支书那人讲究呢,不光我给他送点小礼,他还经常约我到严村去吃饭呢!”

    “哦哦!”

    聊到这里,张子阳突然停止了发问。

    他不问,老刘突然就觉得没话说了,忙问道:“张总您要打听的是那个刘支书?”

    “哎哟,这我可就帮不上忙了,我刚才不是说了嘛,他没五六年就调走了,我当时也真不知道他调哪去了,后来这些年也没再联系。”

    “老刘大哥。”

    张子阳说道:“当年您知道严村这边有捡小孩的事吗?”

    “捡小孩?”

    老刘很吃惊的样子。

    “对,也或许是有人家里生了多个女儿,因为养不起就送人了,这种事您听说过没?”

    “咋滴呢张总,您这是……找亲戚?”

    “哎,可不是嘛!”

    张子阳叹了一声,思量着这话应该怎么跟老刘说。

    因为通过刚才的一番沟通,张子阳发现这个老刘不光带着很浓的传统观念,讲起事来也是颠三倒四。

    “张总要找啥亲戚?

    不是我老刘跟你吹呀,就严村和山松村那些人,从上到下从老到少,就没一个我不认识的!”

    “别管你是找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前的,只要你能说得上名字,我就能给你联系上!”

    老刘这还真不是吹牛,凭着他热心的为人,和那些年跟刘支书的关系,还真就是跟村里的人都熟了个透。

    “哎,我要是能知道他的名字,也就没这么犯难了!”

    张子阳就是因为不知道当年把张巧扔在山脚下的人是谁,所以才会这么大费周张。

    如果有名有姓的,大不了来个全城大搜索,就不信找不到张巧的亲生父母。

    “嘶!你这可就难办了!”

    老刘皱眉,掐灭手里的烟蒂,摸着脑袋像是在想其它办法。

    十几秒后,老刘突然一拍大腿,说道:“唉,你不知道他叫什么名,长相总该知道的吧?”

    “你把那人的高矮胖瘦一说,这不就好找了吗?”

    对呀!张子阳听了这话,也瞬间来了精神。

    当时老赵太太和王媒婆在跟张子阳说这件事的时候,可是有过对那个人的描述。

    只不过,这两人口中所说的,都是那个人的背影,谁也没看到对方的正脸呀。

    “就不说长什么样,单凭背影,老刘大哥您能分析出那人的样子吗?

    能知道那人叫什么名吗?”

    张子阳问道。

    “这……”老刘迟疑一瞬,说道:“张总您说说看,指不定我就能认出来呢!”

    张子阳点点头,将从老赵太太和王媒婆听来的信息,从头到尾跟老刘细致地描述了一遍。

    老刘听完之后,一对眉毛拧的更紧了。

    “大背头?

    有点猫腰?

    嘶……”

    他像是想了好半晌,终于眼前一亮,说道:“哎呀,能不能是那个谁呀!”

    “谁呀?”

    答案呼之欲出,张子阳的神经也跟着紧张了起来。

    “二十年前跟我一起去办户口的那伙人里面,有一个因为户口没办上,他第一个跑回东北的!”

    “老刘大哥!”

    张子阳激动地起身握住了老刘的手,问道“那人是谁?”

    “那人呀,姓张,哎对对对跟张总您是一家子,叫张宝地!”

    “张宝地?

    他是做什么的?

    当年有成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