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锦鲤农女:世子爷的心尖尖在线阅读 - 第97章 亲事

第97章 亲事

    杨慕贤刚躺下没多久,窗外传来一声很轻的指节敲击窗棂的声音。

    是冷风回来了。

    打开窗。

    冷风从窗外跳了进来,带进来一股夜间的凉风。

    冷风没言语,只是给了杨慕贤一个小木盒子。

    随后一个转身就隐在了暗处。

    杨慕贤坐下来,打开木盒,看了赵定善写给他的回复。

    突然的,手紧握成拳,重重的的捶了一下桌子。

    守在门外的阿武听得是浑身一震:“公子,可是有事?”

    “无!下去歇着吧!”

    “是!”

    等阿武的脚步声远去后,杨慕贤对隐在暗处的冷风招了招手。

    冷风走过来,杨慕贤几乎是咬牙切齿的交待了几句。

    等他再躺在床上的时候,却是一点睡意都无。

    脑子里想的全是姜小花。

    …………

    接下来的日子,大岭子村挨着后山那地儿,几百人撸起袖子,干的是热火朝天!

    姜小花要做什么,只需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告诉玄玉。

    不愧是从京城来的。

    所有事情被玄玉安排的井井有条。

    姜小花自己则是带着姜家人继续小规模的造纸。

    当然,最后的几道工序都是在后院完成。

    大伯母赵氏总想着来后院瞧瞧,都被大伯姜祥文给拽走了。

    玄玉又挑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帮着姜小花捞纸。

    几人轮班,一日能捞三百多张纸。

    姜小花又让玄玉打听了竹简的价格,普通的一根竹简,市面上是十文钱。

    当然也有那特别好的,一根竹简能卖上二十五文。

    姜小花琢磨着,纸虽说是稀缺品,但价格也不能定太高。

    太高了,那些书生买不起。

    玄玉觉得物以稀为贵!

    卖价高一些很正常。

    姜小花却不这么觉得,玄玉这种想法在京城肯定没问题。

    因为京城那些读书人大多是世家子弟,人家不缺钱。

    至于云塘镇这样的小地方就不一样了,能供孩子进学堂读书的,除了大户人家,还有像老姜家这样庄户上的人家,几乎是举全家之力供孩子读书,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银子。

    再说,纸也分很多种,现在出的纸其实就是最普通的麻黄纸,等厂房盖起来后,纸的品种就能增加,好品质的纸自然卖价就高。

    最后定了两款。

    普通麻黄纸一张卖价十二文,十张纸以上是十文钱一张,大小跟八开纸差不多。

    另一种是信笺似的,被剪裁整齐,且上面用朱红色打了分割线,瞧着精致又文雅,大小只有八开纸的一半,卖价是十五文一张,十张纸以上是十二文一张。

    价格先这么定下。

    云塘镇的铺子还有几日才能收回来,另外还要找木匠打尺寸不等的货柜,便于盛放各类纸张。

    铺面也得重新装修一下,尤其是门脸上方,姜小花打算自己设计一款广告牌。

    这些日子姜小花忙的是脚不沾地。

    大哥姜洪志和凌文璟那厮待在陶先生家,是乐不思蜀。

    迟迟没回。

    …………

    另一边,苏家也热闹了起来。

    中午姜小花回家吃饭的时候,听奶奶姜老太太说上午苏大丫的娘找了娘家兄弟把苏志勇抬回家去了。

    姜小花还诧异:“不是说好了还要再观察几天吗?怎么就回去了?”

    姜老太太笑眯眯的说:“不光是你志勇叔要回去,就是你奶奶我还有你大伯母和你三婶这几日都不得在家,得去张家和苏家帮忙。”

    “为啥?”

    “你不知道?”姜老太太问了一句,问完之后又拍了一下手,道:“也对,你最近一直在后山忙活,村里的事情多半是不知晓,苏大丫跟张林要成亲了!”

    啊!

    “这么快?”

    “当然快了,前几日已经走完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两日后是他们俩成亲的日子,说起来苏大丫也是个命苦的,成亲第二日张林就得走,去服兵役,不快不行啊!”

    苏大丫和张林这就要成亲了?

    还有服兵役?

    哎呀!

    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姜小花是饭都没顾上吃,火急火燎的跑出了门。

    姜老太太哎呀一声:“这小妮子,什么事?火烧眉毛了吗?这么急,饭都顾不上吃。”

    姜小花去了里正丁毅家,好在还有名额。

    关键是能出得起二十两银子的人家是真少。

    姜小花替张家交了二十两银子,算是给张林定下了一个死囚的名额。

    这样张林就不用去服兵役。

    苏大丫也有人护着。

    等姜小花办完事回来,姜老太太一家还等她一起吃饭呢。

    “奶,下次不用等我回来,你们先吃!”姜小花端起碗说道。

    大伯母赵氏看了一眼姜小花,心里酸得很,就想开口,被大伯姜祥文在桌子底下踢了一脚。

    安生了。

    三婶刘氏瞧见了,看了一眼大嫂,没吭声。

    安静的吃饭。

    姜小花对这里的婚俗很感兴趣,问姜老太太之前说的那些纳采什么的步骤。

    听到聘礼这块儿,姜小花尤其的感兴趣。

    姜老太太就细细的讲了讲。

    庄户上的人家嫁娶,聘礼上也是有讲究的。

    聘礼加上聘金,一共是十二礼。

    姜老太太说要备齐这十二礼没有十两银子下不来。

    张家也算是诚心。

    硬是备齐了。

    苏大丫和张林成亲这日,整个大岭子村都十分的热闹。

    一大早上张家和苏家院子里就已经开始搭棚子,支地锅。

    支地锅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简易的灶台,上面能一口气吊上五六个瓦罐,一起炖煮食物。

    姜小花到苏家的时候,全福人李婶儿已经帮苏大丫梳好了头。

    姜小花进屋来,绕着苏大丫转了几圈,笑道:“难怪要穿红色的嫁衣,这气色是真正的好看!”

    苏大丫娇羞中带着一丝无奈的笑道:“少打趣我了,你今日倒是有空?”

    “你成亲的日子,我当然得来,这个给你!”姜小花递给苏大丫一个沉甸甸的锦袋。

    苏大丫没接:“你这是做什么?”

    姜小花嘿嘿一笑:“添妆啊!不是兴这个!”

    苏大丫摇头:“你现在正是用银子的时候,我不能收!”

    姜小花把锦袋往苏大丫手里一塞:“拿着!等你嫁进了张家,想添置点什么自己买。”

    姜小花是听姜老太太说,张林的爷爷为了大孙子的婚事,十二礼加上聘金,可花了不少的银子。

    还说这银子多半是借来的。

    苏大丫嫁过去后,张家得补上这些窟窿。

    这日子只怕是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