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第一奇兵在线阅读 - 第382章 大势所趋

第382章 大势所趋

    一个个寒门士子,看着大家族的人议论纷纷,许多人都有嘲讽神情。

    这就是大家族吗?

    这就是大家族的反应?

    太让人失望了。

    大家族,不过如此。

    这些寒门士子,全都是看向袁尚,眼中有着nongnong的钦佩,有着nongnong的感激。如果不是袁尚要改变招录士人的方式,那么这些寒门士人,除非是走关系,除非是去投奔高门大族,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可能有出仕的机会。

    大多数人,可能是去做幕僚,去教书,甚至只能从事苦力。

    袁尚如今的安排,至少给了他们机会。

    所以这些人,发自肺腑的感激袁尚,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趋势。

    相比于许多寒门士子的欢喜,这些个参与的大家族主事人,许多人都是彻底懵了圈。甚至,一些人呵斥自己带来的人,让家族的人不要受袁尚的蛊惑。

    可是,却是无济于事。

    这世间的人,没有谁是傻子,没有谁会把自己的利益往外推。

    袁尚的改变,打破了家族中嫡子出仕的垄断格局,使得大家族的许多旁门子弟,使得大家族的许多庶出子弟,都有了机会。所以这些人,直接都转变了态度,转而支持袁尚了。

    “赵王殿下,我们拥护你改革。”

    人群中,尤其是高门大族内部,有了士人高呼起来。

    “改革,必须要改革,通过考核来录取士人,安排士人的职务。”

    “赵王殿下万岁。”

    “赵王殿下万岁。”

    ……

    越来越多的人高呼起来。

    袁尚看着这样的一幕,却是不曾去处置,因为这是拥护他的,阻止做什么?先前袁尚之所以处置人,是因为在袁尚阐述观点的时候,有人站出来,那就必须要杀鸡儆猴。

    否则,如何稳定局面?

    一旦袁尚掌控不了局面,那么他宣布的政策,也会被推翻,也不会被接受。

    袁尚看着这样的一幕,笑容更甚。

    大势所趋!

    这就是大势所趋。

    袁尚暂时不曾说话,静静的等待着,好半晌后,所有人都停止了说话,甚至许多大家族的人已经是离开了。这个时候,袁尚再度道:“关于考核招录士人的通知,王府会专门通知。你们所有人,只要是愿意来参加考试的,都可以来。不论你们是大家族的庶出子弟,还是寒门子弟,亦或是嫡出的大家族子弟,只要是来考核,所有人都一样的考核。在这里,只要是你们,有能力有才华,就有鱼跃龙门的机会。为什么,会有人反对这样的政策呢?不是因为他们要遵守什么法纪,遵守什么祖宗规矩。是因为他们认为,无法垄断出仕的机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来王府外闹事。但是,本王仍是一往无前,因为本王知道,这样的考核取士,那就是公平的,会让所有能力出众的人脱颖而出。有什么压力,本王来抗?有什么人要反对,本王会处置。你们这些人,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脱颖而出。”

    “赵王万岁!”

    人群中,又有人高呼了起来。

    许多人都是兴奋起来。

    这一刻,不仅是寒门士子,连带着豪绅大族的子弟也都是如此。

    整个现场,彻底沸腾了。

    虽说张六夏等大家族的人都在,可是他们这些人,看到了现场的情况,面颊抽了抽,却是心中叹息。

    挡不住了!

    这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

    连自己家族中,都会有无数的人支持,你还能抵挡袁尚的安排吗?

    不可能的!

    张六夏抬头朝袁尚看去,他脑中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当年的大汉,诸侯国林立,有诸多刘氏子孙封王,占据了天下许多的地方,朝廷实力很弱。

    为此,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使得大诸侯国必须分封给自己的儿子,所有子嗣都必须要有安排,都必须要分得一块地盘,以至于诸侯国最终土崩瓦解,再无力量和朝廷抗衡。

    为什么推恩令能贯彻下去?

    因为利益。

    原本各诸侯国是铁板一块,朝廷要讨伐各个诸侯国,最大的可能,又是重演七国之乱的局面。

    地方各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讨伐朝廷。

    可是推恩令的厉害在于,地方上的各大诸侯国内部出现了分歧,按照朝廷的命令,诸侯王必须分割土地给自己的儿子。原本的诸侯国,是嫡长子继承,亦或是诸侯王指定人继承。

    诸侯王其余的儿子,只能是仰仗继承人过日子。可是推恩令出现后,诸侯王的儿子都有了继承权,以至于内部力量纷纷倒向朝廷,在这般的前提下,诸侯王还能和朝廷争斗吗?

    内斗都忙不过来,谈什么出兵?

    如今袁尚的一番话,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大家族的利益驱使,以及资源有限,使得大家族的许多子弟亦或是庶出的人都无法出仕做官。

    袁尚却是给了这些人机会。

    在这个前提下,大家族无法再保持铁板一块,无法再稳定内部。

    所以,无法阻拦。

    在所有人的高呼议论声中,张六夏叹息一声,转身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事已至此,已经无法阻拦。

    只能顺应潮流了。

    袁尚看着欢呼的士人,知道有一部分人,譬如各大家族的嫡长子,亦或是大家族的主事人,肯定是不乐意的。可是这些人的反应,袁尚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这些人不是他关注的重点。

    袁尚关注的是大多数士人。

    这是最重要的。

    袁尚等欢呼声停止后,便再度道:“如今事情已经说清楚,所有人各自散去,等候王府的告示。如何考试,在哪里考试,本王自会安排人通知。”

    “好了,都散了。”

    袁尚摆手吩咐。

    他也没有再逗留,转身就回到了王府内。

    袁尚回去后,王越、史阿也跟着返回,其余拱卫司的人也悄然散去。

    王府外的人,也是纷纷散去。

    在袁尚回到了书房中,王越、史阿跟着进入,王越躬身道:“殿下,这一次的煽动,实际上逢纪是罪魁祸首,是他告知了这些各大家族的人请愿。此人,唯恐天下不乱,是否拿下呢?”

    袁尚沉声道:“考试招录士人的事情,才刚开始,暂时不必着急,盯着逢纪就是。”

    “喏!”

    王越点头回答。

    袁尚摆了摆手,王越、史阿跟着就退下,只留下袁尚一个人在书房中。

    “逢纪啊逢纪,但愿你听话些。”

    “我本不想杀你,如果你再不听话,那么下一步,就该你上路了。”

    “好自为之。”

    袁尚心中想着。

    逢纪毕竟是最早追随袁尚的人,这样的人有能力,搁在王府实际上可以任职的。然而,逢纪的性情却是不好,甚至于过于自负,认为他最早追随袁尚,就该得到最大的器重。

    可是,这是不可能的。

    袁尚肯定会善待忠心耿耿的人,但不会因为你忠心,就把你搁在最重要的位置去。

    最重要的位置,始终是能力为主。

    必须是有能者居之。

    这是关键,也是任何时候,袁尚都坚持的一条准绳,不会做出任何的改变。

    在袁尚思考的时候,却是一阵脚步声传来,邓山进入,行礼道:“殿下,李长史求见。”

    “传!”

    袁尚吩咐一声。

    邓山去通知,不多时,李儒进入了房间中,他躬身揖了一礼,道:“殿下。”

    袁尚摆手道:“先生,坐!”

    李儒坐下来,脸上洋溢着欢喜神情,说道:“殿下先前在王府门口的一番话,当真是精妙绝伦。尤其是涉及到大家族的庶出子弟,皆可考核入仕为官,立刻扭转乾坤。这一步棋,实在是太精妙了。”

    袁尚笑道:“本就不是什么大事情,不值一提。”

    李儒道:“殿下认为是小事,可实际上,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好,如果这一步没有稳住局势,那么局势彻底失控,要推行考核取士,那就会相当的困难。各大家族的人纷纷抵制,整个冀州,乃至于河北四州之地,都会陷入困境。尤其如今河北四州境内,主要还是士人执政,寒门的人太少了。”

    袁尚点了点头道:“如今是大势所趋,没有人能阻拦。”

    李儒道:“殿下,既然考核招录士人,已经是定下,且这一舆论发酵了,也没有引发动荡。那么,考核就必须要迅速安排。什么时间考核,考核什么内容,该定下了。否则,一拖再拖,就难以定下。”

    袁尚颔首道:“先生言之有理,这一事情,先生有什么想法?”

    李儒道:“兹事体大,卑职认为,可以把田畴、庞统、徐庶、蒯良、管宁、邴原等人,以及审配、逢纪等人,都要请来商议一番。诸多的人一起讨论,才能集思广益。毕竟,这不是什么小事情。甚至可以说,这是我河北之地,未来最主要的问题。”

    袁尚道:“先生言之有理。”

    “来人。”

    袁尚吩咐一声。

    邓山进入,便躬身行礼。

    袁尚道:“去通知庞统、徐庶、蒯良、田畴、管宁、荀谌、邴原和审配来议事。”

    “喏!”

    邓山应下后,转身就下去。

    李儒琢磨了一番,道:“殿下,不通知逢纪吗?”

    “不必通知。”

    袁尚直接回答。

    李儒听到后,心中有些古怪,但是也没有多问。

    时间不长,庞统、徐庶、蒯良、田畴、管宁、邴原、荀谌和审配陆续进入。

    一众人,各自落座。

    所有人目光都看向袁尚,神色都有钦佩。

    实际上推行考核取士,这一事情是袁尚独断,几乎没有商量。原本这一事情舆论纷纷,许多人都是不看好,内心都是担心袁尚,没想到转眼间,袁尚直接逆转了局势。

    不仅是化解了危机,甚至得了无数大家族士人的支持。这些大家族的庶出士人,以及旁支子弟,或许影响力不够。问题是,这些人占了豪门大族的绝大多数。

    所以,即便还有大家族的人要反对,已经是不影响大局。

    这是袁尚的厉害。

    很简单的一个安排,便彻底瓦解了世家大族的大威胁。虽说还可能有一些问题,却已经不影响河北之地的稳定。